安乡古下邑,公偶混迹居。
编茅阅古今,清澄涔澧潴。
波涛入胸中,万甲时卷舒。
坐吞八九泽,去作宋真儒。
西师出绪馀,胆已寒毡庐。
军中但歌范,谁识旧陶朱。
大贤方穷时,隐忧在江湖。
功成等糟粕,况复堂上书。
我来拜遗像,悲风生黄垆。
公今倘无死,此地正堪娱。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安乡古下邑,公偶混迹居。

  • 解析:诗的开篇描绘了诗人对故地的怀念,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安乡”指代诗人的故乡,”下邑”则可能是指一个地理位置较低、不太显眼的地方。”公偶混迹居”则表明诗人在这里过着隐居生活,与世无争。

2. 编茅阅古今,清澄涔澧潴。

  • 解析:此句描述了诗人通过编草屋来观察历史变迁,同时享受清静的生活。”编茅”即以草为屋,是一种简陋而简朴的生活方式。”阅古今”则意味着诗人在观察历史的同时也在思考未来。”清澄涔澧潴”则描绘了他居住的环境清澈宁静,与自然融为一体。

3. 波涛入胸中,万甲时卷舒。

  • 解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波动和变化,如同波涛一般汹涌澎湃。”胸中”指的是诗人的内心世界,”万甲时卷舒”则形容其内心情感的波动如同战场上的战甲,时而紧张激烈,时而平静舒缓。

4. 坐吞八九泽,去作宋真儒。

  • 解析:此句描绘了诗人在心中吸收知识的过程,如同坐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汲取营养。”坐吞八九泽”形象地说明了诗人在阅读过程中的专注与投入。”去作宋真儒”则表示诗人立志成为一位真正的儒家学者,追求道德和学问的完美结合。

5. 西师出绪馀,胆已寒毡庐。

  • 解析:此句反映了战争带来的恐惧和焦虑。”西师”很可能是指来自西方的战争力量,”绪馀”则意味着战争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使得诗人感到疲惫和忧虑。”胆已寒毡庐”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因为战争而产生的恐惧心理。

6. 军中但歌范,谁识旧陶朱。

  • 解析:这句诗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军中但歌范”可能是指军队中的士兵们只关注眼前的战斗,忽视了和平的重要性。”谁识旧陶朱”则表达了诗人对那些真正懂得珍惜和平的人的赞美,他们像古代的商圣范蠡一样善于把握机遇,避免战争带来的种种灾难。

7. 大贤方穷时,隐忧在江湖。

  • 解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动荡不安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关注。”大贤方穷时”可能是指在乱世中仍有大才之人,他们虽然身处逆境,但依然能够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隐忧在江湖”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困境的担忧和对个人未来的迷茫。

8. 功成等糟粕,况复堂上书。

  • 解析: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以及对官场生活的不屑一顾。”功成等糟粕”可能是指诗人认为真正的成就不在于功名利禄,而在于个人品德的修养和对社会的贡献。”况复堂上书”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远离官场的决心。

9. 我来拜遗像,悲风生黄垆。

  • 解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缅怀之情以及对亡友的深深悼念。”我来拜遗像”可能是指诗人前来拜访故人留下的画像或遗物,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哀思和怀念之情。”悲风生黄垆”则描绘了诗人面对故人的遗像时所产生的哀伤情绪,仿佛秋风扫过黄土高坡,让人不禁心生悲凉。

10. 公今倘无死,此地正堪娱。

  • 解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以及对亡友墓地的向往。”公今倘无死”可能是指如果故人没有去世的话,那么诗人一定会来到这里陪伴他度过最后的时光。”此地正堪娱”则表示诗人认为这里是一个适合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地方,也表达了他对故人墓地的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