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仙家三十六洞天,西南大半盘苍巅。此外元阳擅崭绝,况有石廊人喜传。
碧莲参差隅地涌,徙倚危梯飞螮蝀。阴阴洞户半空开,一缕联凹愁寄种。
万钧崔嵬挂礧石,吁可怪兮若飞动。天然湫面寻丈间,寒掬初悭媪神捧。
紫崖蒙茸瑶草秀,悬泉涓涓挹天酒。淑灵岂即乾坤私,窟宅宛是神仙旧。
飞鸟点影阳光回,游子履深惊殷雷。九夏三冬自回斡,雨旸寒燠争喧豗。
神物奄有似无谓,突兀古庙当岩隈。鼪鼯笑舞助怪变,落日愁绝松风哀。
瞰临一方殆天意,累露之疑此其是。仙乎仙乎胡不归,忍使秋磷泣阴鬼。
石廊洞
看不到三十六洞天中的仙家,西南大半个苍山高耸入云。
此外还有天然奇景石廊,人都喜欢传唱赞美。
碧莲错落有致地生长在角落,徙倚危梯仿佛飞螮蝀。
阴阴洞穴半空敞开,一缕光线寄托愁苦。
万钧巨石高挂礧石上,吁可怪兮若飞动。
天然的深潭面宽约丈,寒气初生却被老神捧。
紫崖蒙茸瑶草秀丽,悬泉涓涓宛如天酒。
神灵难道仅是乾坤私?石窟宅宛是神仙旧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石廊洞这一自然景观。诗中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将石廊洞的美丽景色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首联写石廊洞的位置和特点。“君不见仙家三十六洞天,西南大半盘苍巅。”诗人以仙家三十六洞天的比喻,突出了石廊洞在西南大半个苍山上的独特地位。接着,诗人又进一步描绘了石廊洞的壮丽景色。“此外元阳擅崭绝,况有石廊人喜传。”在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元阳”这一概念,将其与石廊洞的崭新、美丽相联系,表达了人们对石廊洞的喜爱之情。
颔联写石廊洞的自然环境。“碧莲参差隅地涌,徙倚危梯飞螮蝀。”诗人用碧莲和飞螮蝀等意象,描绘了石廊洞周围环境的优美景色。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徙倚”这一动作描写,展现了人们在石廊洞中游玩的情景。
颈联写石廊洞的内部结构。“阴阴洞户半空开,一缕联凹愁寄种。”诗人以阴阴和愁寄两种情感,描绘了石廊洞内部昏暗而神秘的氛围。同时,诗人还用“一缕联凹”这一形象的比喻,展现了石廊洞内部狭窄而幽深的特点。
尾联写石廊洞给人的感觉。“万钧崔嵬挂礧石,吁可怪兮若飞动。”诗人以“万钧崔嵬”、“若飞动”等词汇,形容了石廊洞给人的震撼力和动态美。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石廊洞的感慨。“天然湫面寻丈间,寒掬初悭媪神捧。”诗人用“天然湫面”和“寒掬初悭”等词汇,描绘了石廊洞的自然之美以及人们对其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人还用“媪神捧”这一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对石廊洞神秘而庄严氛围的感受。
这首诗通过对石廊洞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和人们对它的热爱之情。同时,这首诗也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石廊洞的美丽景色和独特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