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监禅僧此结庐,石头高士有遗居。
楼飞缥缈岩腰峻,庵静峥嵘阁道虚。
雪后桂花香涧谷,春寒松雾滴巾裾。
山中物色吟虽苦,尽是诗翁掇拾馀。

【注释】

南喜寺:位于今江苏省无锡市南郊。

天监:梁武帝年号(公元502-519),此指梁代。

禅僧:指僧人。

石头城: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南朝宋、齐、梁、陈四朝建都于此,有“六代帝王州”之称。高士:指名贤。遗居:旧居。

楼飞缥缈岩腰峻:指南喜寺的楼阁飞檐直上,耸入山腰之上。

庵静峥嵘阁道虚:指庵堂静谧而高大,阁道空无所见。

雪后桂花香涧谷:指雪花飘落之后,桂花的幽香弥漫在山谷。

春寒松雾滴巾裾:指春寒时节,松树的雾气滴落在衣衫上。

山中物色吟虽苦:指山中的景色虽然美丽,但吟诗作赋却很费力。

诗翁:诗人的尊称,此处指南朝梁元帝萧绎。掇拾馀:指摘录别人的文章。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游览南喜寺时的即兴之作。全诗以写景为主,抒发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古人的仰慕之情。

首句“天监禅僧此结庐”,描绘了南喜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天监禅僧在此结庐,意味着此地是一个宁静致远的地方。

次句“石头高士有遗居”,则进一步赞美了高士们在此留下的遗迹。石头高士,指的是历史上的名贤们,他们的遗留下来的作品和遗迹,成为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

三、四句继续描写南喜寺的美景。“楼飞缥缈岩腰峻,庵静峥嵘阁道虚。”楼阁飞檐直上,与山峰相连;庵堂静谧而高大,阁道空无所见。这些描写既表现了南喜寺的建筑特点,也展现了作者对于山水之美的敏锐观察力。

五、六句则转向了对自然风光的描述。“雪后桂花香涧谷,春寒松雾滴巾裾。”雪后的桂花香气弥漫在山谷之中,春寒时节,松树的雾气滴落在衣衫上。这两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

最后两句则是作者对南喜寺景色的感慨。“山中物色吟虽苦,尽是诗翁掇拾馀。”山中的景色虽然美丽动人,但吟诗作赋却很费力。这表达了诗人对于创作的热情和努力,同时也揭示了文学创作的艰辛。

这首诗通过对南喜寺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古人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中的景物描写也富有诗意和画意,让人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山水之间,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