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悲欢俯仰间,讣惊畴昔涕汍澜。
玉堂天圣传先契,兰省元丰事长官。
寂寂尘音华屋闭,萧萧云木故山寒。
深心令德今何愧,付与无穷后世看。

【注释】

百岁:一百岁。悲欢:指人生的喜乐与悲伤。俯仰间:一会儿。讣:死讯。畴昔:过去。汍澜:泪水纵横。玉堂:翰林院。天圣:宋仁宗年号,公元1023—1063年。先契:前盟。兰省:御史台的别称,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公元1076—1085年。长官:主事官。寂寂:寂静无声的样子。尘音:尘世的声响。华屋:富贵之家。闭:关闭。萧萧云木:形容山高路远。令德:美德。今何愧:现在还有什么愧疚。无涯:无限。付与:留给。无穷后世看:留给后世的人来看。

【赏析】

这两首诗是王安石悼念曾公亮(字子固)而作,曾公亮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一生勤于政事、文治武功,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为宋朝初期的鼎盛局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曾公亮去世时,王安石写下这两句挽诗,表达了对这位老友深深的怀念和哀悼之情。

第一首诗中,王安石首先用“百岁悲欢俯仰间”来形容曾公亮的一生。人生在世,无论是欢乐还是悲伤,都是转瞬即逝的事情,而曾公亮却已经活了百岁,经历了无数的悲欢离合。接着,他用“讣惊畴昔涕汍澜”来表达对曾公亮的死讯带来的震惊和悲痛。曾公亮去世的消息传来,人们不禁泪如泉涌,感慨万分。

第二首诗中,王安石继续描述了曾公亮的一生。他曾是翰林院的学士(即后来的宰相),也曾担任御史台的长官。他一生勤奋工作,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他已经年迈体衰,离开了这个世界。在这里,王安石用“寂寂尘音华屋闭,萧萧云木故山寒”来描绘曾公亮的晚年生活。他曾经居住的宫殿已经寂静无声,周围的山林也显得寒冷凄凉。

在这首诗的最后一句中,王安石表达了自己对曾公亮的深深思念和怀念。他认为曾公亮一生勤政爱民,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他对曾公亮的死感到非常遗憾和惋惜。他希望自己能够永远记住曾公亮的品德和风范,将其留给后世的人来看。

这组挽诗通过对曾公亮一生的回顾和评价,表达了王安石对这位老友的深厚感情和崇高敬意。同时,这组诗也反映了北宋时期社会风貌和政治文化的变迁,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