橐笔周旋侍汉宫,慱知前载问无穷。
朝廷人物儒林丈,家世文章太史公。
俯仰顿惊华屋换,声容徒望穗帷空。
寝门一哭何嗟及,付与悲哀挽铎风。

【注释】

⑴橐笔:即“囊笔”,用布帛裹着的笔。汉宫:指汉武帝时所建的未央宫,这里借指朝廷。⑵慱:博闻。前载:先前的记载。⑶儒林丈:儒林学士。⑷太史公:司马迁的字。⑸华屋:豪华的房子,喻指朝廷。⑹穗帷:形容华丽的帷幕。⑺寝门:指宋次道家。⑻何嗟及:《论语》中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见《论语·里仁》)这里意谓,不要为别人的不幸而叹息,而应为之悲伤。⑼挽铎:挽车用的铃。这里比喻哀悼之声。⑩哀挽:哀悼之挽,即挽歌。

【赏析】

这是诗人对宋代著名学者、史学家宋次道的悼念之作。宋次道名方平,字少公,号晦庵,世称晦庵先生。他与陆九渊、吕祖谦并称为东南三大儒。淳熙三年(1176),宋方平去世,曾几作此诗以悼。全诗共八句,每句下有小注,是逐句释义。

首联:“橐笔周旋侍汉宫,博知前载问无穷。”意思是说,我曾带着笔墨在汉宫中奔走,广泛地学习,了解先人的知识。

颔联:“朝廷人物儒林丈,家世文章太史公。”意思是说,我出身于朝廷,父亲曾任御史大夫,因此家中世代都是儒生。

颈联:“俯仰顿惊华屋换,声容徒望穗帷空。”“俯仰”二字,一语双关,既指作者自己从朝官到平民的变迁,又指宋朝政权的覆灭。“华屋换”三字暗寓了作者对国家兴亡、朝代更替的深沉感慨。

尾联:“寝门一哭何嗟及,付与悲哀挽铎风。”“一哭”二字是诗人感情上的高潮,表达了他对宋次道的深厚友谊和对他不幸遭遇的深深痛惜。

这首诗是一首悼亡诗,通过描写诗人与宋次道生前相识相知的情景,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以及对他去世的悲痛之情。全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流畅,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