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隐无怀土,为文倦解嘲。
地闲从草遍,门静绝人敲。
螳伏寻蝉捕,莺斜趁蝶捎。
楚冠谁问事,越鸟自知巢。
樽酒欣常满,邻书得借钞。
援琴意流水,弹剑恨空庖。
兰径深添菊,蔬畦净拔茅。
殷勤谢老圃,善恶不相殽。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友人的信。诗人在信中描述了自己隐居的生活,以及与友人之间的友情。
首句“寄隐无怀土”,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满足感。他认为,虽然远离故土,但内心并没有因此感到空虚或不安。
次句“为文倦解嘲”,则表达了诗人对写作的疲倦感。他认为,虽然自己的文章得到了他人的赞美,但他却感到有些疲惫和厌倦。
接着两句“地闲从草遍,门静绝人敲。”描绘了诗人居住环境的美好。这里,“地闲”指的是土地宽阔,没有干扰;“门静”则是指门前没有喧闹的声音。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安详的生活环境。
接下来的四句“螳伏寻蝉捕,莺斜趁蝶捎。”则描写了诗人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场景。在这里,“螳”和“蝉”都是昆虫,诗人观察到它们在寻找食物时的情景;而“莺”和“蝶”则是鸟类,诗人看到了它们在追逐飞虫的画面。
“楚冠谁问事,越鸟自知巢。”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理解和认同。他认为,像楚国的冠冕者一样,他们不需要关心外界的事情,只需要专注于自己的生活;而像越国的鸟儿一样,它们也明白自己的家在哪里,不需要别人的指点。
接下来是四句“樽酒欣常满,邻书得借钞。”描绘了诗人在闲暇时光中的生活。他享受着美酒的陪伴,阅读着邻家的书卷,这种生活让他感到非常满足。
最后四句“援琴意流水,弹剑恨空庖。”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技艺的热爱和追求。他喜欢弹奏琴曲,希望它能够流淌出优美的旋律;他也喜欢挥舞宝剑,希望它能够发挥出锋利的力量。
最后四句“兰径深添菊,蔬畦净拔茅。”则描绘了诗人在自然环境中的活动。在幽静的兰径中漫步,欣赏着盛开的菊花;而在蔬菜的畦田里劳作,清除杂草。这种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让他感到非常惬意。
最后一句“殷勤谢老圃,善恶不相殽。”表达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感激之情。他认为,这片土地是他辛勤耕作的成果,他对此表示由衷的感谢。同时,他也意识到,无论善恶好坏,都不应该影响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