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童痴立索书去,写此安足倾愁膺。
【注释】
山童:指作者自己。痴立索书去:痴立,指痴痴地站立;索书,请求借书。安足倾愁膺:哪能足以排遣心中的忧虑。
【赏析】
《代书寄文莹道人》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作之一。此诗为代书之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全诗语言平易流畅,情感真挚深沉。
山童痴立索书去,写此安足倾愁膺。
【注释】
山童:指作者自己。痴立索书去:痴立,指痴痴地站立;索书,请求借书。安足倾愁膺:哪能足以排遣心中的忧虑。
【赏析】
《代书寄文莹道人》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作之一。此诗为代书之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全诗语言平易流畅,情感真挚深沉。
三老堂 三老非隐者,乡里道义人。 缔交何绸缪,白首情益亲。 进退小或异,归于重其身。 逸老田北效,筑堂北溪上。 野拙彼二老,招迹日俱往。 幽泉弄清泠,平野得遐旷。 谓近隔城市,谓远非山林。 青岑落尊酒,白云贮衣襟。 岁月付清醉,志蕴还长吟。 颓俗可以敦,媮风为之重。 人生苦飘忽,事往真幻梦。 但闻三人墓,萧萧木已拱。 朅来抚陈迹,春衣吹我衣。 墙边见残萼,屋角悬斜晖。 雍琴感今昔,辽鹤惊是非。
诗句:鬋予会到冈,心休境自适。丈室居士家,环堵儒者宅。 译文:我来到山冈,心情舒畅,环境舒适。这里是一家居士的房子,四周都是读书人居住的地方。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刘挚在山冈上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满足。他选择了一个清幽的山冈作为隐居之地,远离尘嚣,享受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乐趣。这里的居士之家和周围的读书人形成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画面。诗中的“丈室”指的是宽敞的居室
注释: 方雄望三楚:指地势雄阔,高峻如“方”字形的山峰,俯瞰着三楚大地。 形势拱中原:指地势高耸,像“弓”字形的山峰,环抱在中原大地周围。 阔占潇洒腹:指宽广的胸怀,像“潇洒”的腹部一般,容纳着天下万物。 高摩翼轸门:指高耸入云的山势,像是“翼”和“轸”两门相连接的地方,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 译文: 我站在高处放眼望向三楚大地,地势高耸如“方”,俯瞰着这片土地。 我的胸怀宽广
【注释】: 凭虚:凭借虚无的意气。轩宇:高远的房屋,这里代指仙宫。碧云:指青翠欲滴的白云。寄:寄居、寄托。 【赏析】: 《登太白堂》一诗作于天宝六年(747),当时李白在长安任左拾遗,由于他敢于直谏得罪了权贵,于是被排挤出京。本诗即写自己离开长安时的感慨。首句“轩宇凭虚出半天”,是说高高的亭台楼阁凌驾在半天之上,形象地写出自己的高傲神态。第二句“忽惊身寄碧云端”,是说自己突然感到身不由主
【注释】 跂之:人名,这里指作者。官蕲水:在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古地名,属安徽省。 【赏析】 此诗是一首送别词。诗人通过送别,表现了对友人的深厚友谊与美好祝愿。全诗四句,前两句写友人去后,自己如何思念,后两句写自己对朋友的美好祝愿。 “长句送跂之官蕲水”,起首一句点明送别之事。“官蕲水”即赴蕲水任县令。“蕲水”是古代蕲州州治所在地,今位于湖北西北部。作者送别跂之,是因为跂之要去那里做官。
【注释】 杳:远,深。三韩:指古代朝鲜半岛北部的三个国家——辰国、肃慎国和真番国。这里泛指东方各国。煌煌:明亮的样子。二使星:指箕、毕宿中的两颗星。箕宿是二十八宿中的一宿,形似簸箕;毕宿是二十八宿中的一宿,形似大锅。 【译文】 遥远的韩国,明亮的北斗七星中的二颗星。 海神不会肆意妄为,天子有神灵保佑他。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诗,描写了诗人对天象的关注,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关切。 “杳杳三韩国
长句送跂之官蕲水 前年东秦夏六月,望日拜恩初赐玦。 降秩削职迁黄州,仓皇束装三日发。 故国东平不入城,北山一夜辞松栝。 亲朋问讯若梦寐,骨肉分留作胡越。 论罪岂合有民社,抵谳正欲加鈇钺。 仇家之议不尽用,天地宽仁日月察。 才令分司置之蕲,上表谢恩秋已末。 以御魑魅乃其分,欲居蛮夷圣犹屑。 蕲也虽僻自善地,回环山溪富林樾。 平生雅志在江湖,颇与蕲人相缔结。 收拾孥属已团聚,南北无心更分别。
【诗句释义】 1. 得子固已晚,嗟予材滞顽。 译文:我生得太晚了,感叹自己的才能低下。 注释:得子,指得到儿子。固已晚,指生下儿子已经很晚。嗟予材滞顽,感叹自己才能低下,没有成就。 2. 义合乃朋友,不在疏密间。 译文:我们志趣相投,成为好朋友,不在于关系是否亲密。 注释:合,意为志同道合的朋友。乃,表示肯定的意思。朋友,意指彼此有共同的志向和情趣的人。疏密间,指关系的亲密与否。不,表示否定。
【注释】阴阴:树木茂盛的样子;佳木:好树木;发城齐:树长得高耸入云。襟袖:衣襟和衣袖,借指衣裳。晖:日光。 译文:树木茂盛,高耸入云,迎着晚风,衣襟、袖子在风中摇曳。 赏析:诗人以写景为手法,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诗中的“阴阴”、“佳木”等字眼用得生动形象,把山的静谧、林木的繁茂描绘得惟妙惟肖,使人如临其境
易元吉画的猿,秋天在槲树林叶繁茂的地方。 树枝间倒挂一只山猿,它的面庞和眼睛都显得格外突出。 它的毛发蓬松且洁白,仿佛是云朵一样。 老猿在照顾幼小的同伴,而小猿则在攀援跳跃。 我坐在室内,仿佛看到了它们活泼的身影。 巴山楚峡数千里,寒岩数丈高,仿佛是从画中走出来的。 它独自站在山林之中,展现出一副孤独的志趣。 我深知画家们有他们的道理,神鬼之笔比犬马更难。 万物的形象都是人们所熟知的
白云孤起飞杳冥,光如片玉轻如冰。 出自《代书寄文莹道人》的诗句,表达了白云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景象,其光影如同薄片般的玉片一样轻盈透明。 出山归山两何意,行止偶然无滞凝。 意为:出山和入山的目的是什么?行动和停留有时无拘无束。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出山和入山目的的思考,以及对于行动和停留自由的感慨。 故人浮舟数百里,得得访我湘江棱。 出自《代书寄文莹道人》的诗句
【注释】 柳书弥陀碑:指柳公权所书的《佛顶真骨塔》。柳公权,唐代著名书法家。 陈缵宝历元年题:唐高宗时人,曾为《佛顶真骨塔》写过碑记。 云此柳书一碑者,元和三年刊厥辞:这里说的是《佛顶真骨塔》,是元和三年镌刻的文字。 至是二月始建立,都其事者杨与倪:到了这年二月才建立了这座塔,负责此事的是杨与倪。 尘蒙壁碍世未见,自我访寻初爱之:灰尘蒙蔽了墙壁,世人未曾看到,我去寻找它,才对它产生了喜爱之情。
自福严至后洞记柳书弥陀碑 一盂僧粥三鸣鸡,渐望天角生晴曦。 积阴凝霭不得肆,荡滉破散争纷披。 清明物象各有职,如再开辟平艰危。 游人襟韵廓以喜,晓指后洞都忘疲。 小楚亭北望明灭,宛宛一径微如丝。 问云般舟道场路,从此亭背无险巇。 寺久荒寂无足往,念有子厚弥陀碑。 独趋一里转岩腹,剥粉败赤逢门楣。 村童门关语嘲哳,似云乞米僧未归。 亭亭故碑立青玉,覆以老屋疏且欹。 常嗟古人不可见,尚喜书法存于斯。
春日述怀 祥风灵雨过二月,陈根新种苗争抽。 早蚕生齐渐如蚁,温饱指此无岁忧。 春酒未尽社已过,节物又近清明头。 茜裙缬袖事来往,方盘小榼相饷酬。 田家之乐世皆慕,贵仕难去贱易谋。 行矣请谢茂陵病,一廛一耒归先畴。 注释: 1. 祥风灵雨:吉祥的风和及时的雨,喻意春天的雨水和温暖的阳光滋润着大地。 2. 陈根新种苗争抽:陈根,即陈旧的树根,这里比喻人或事物经过时间沉淀后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量。新种苗
崔仲岳,字鹤舟,是唐代诗人。他的诗作多以山水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首诗是他的《秋日泛舟》的序言,通过描绘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绿髯满颔光且修,紫石双眼寒铓浮。 “绿髯”指的是绿色的胡须,这里用来形容诗人自己的风采。诗人的胡须茂密,光彩照人,如同紫色的石头一样锋利。这里的“寒铓”指的是锋芒,形容诗人的胡须和眼睛都像剑一样锐利。 茫然襟韵自轩豁
虞城早起道中寄公秉幕府诸友 屋角一夜群枯号,晓来旷野风如刀。 峨峨残雪路摧马,格格寒气冰生袍。 四支僵痹非我有,况彼鞭鞚难持操。 天东朝日冻应涩,亦恋旸谷犹深韬。 居常谁不事行役,我行适此时令遭。 因思都府盛僚友,人物一一皆贤豪。 想今酣寝梦方足,初离密幄惊寒朝。 左承右侍各以职,气语兰臭颜如桃。 奉持巾匜事盥栉,傅唇泽面供香膏。 不容发绿一点变,亟以宝镊争除薅。 炎炉却坐日当卯,进酒为寿倾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