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翁种玉芝,耕得紫玻璃。
磨出海鲸血,凿成天马蹄。
润应通月窟,洗合就云溪。
常恐魍魉夺,山行亦自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他生活在唐高宗至玄宗初期,以骈文见长,尤精于碑志铭表,为初、盛唐间“四杰”之一。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仙翁种玉芝,耕得紫玻璃。
- “仙翁”指的是仙人,这里用来形容一个有超凡能力的老者。
- “种玉芝”是指种植珍贵的灵芝。
- “耕得紫玻璃”则是指通过耕作获得了紫色的玻璃。这里可能是指在耕种的过程中发现了这种稀有的材料。
- 磨出海鲸血,凿成天马蹄。
- “磨海鲸血”意味着研磨海中鲸鱼的皮肤,从中提取出珍贵的材料。
- “凿成天马蹄”则是指雕刻出天上的神马的蹄子,这里的“马蹄”可能是指某种珍贵的东西。
- 润应通月窟,洗合就云溪。
- “润应通月窟”暗示着这种材料具有滋润的特性,能够渗透到月亮的洞穴之中。
- “洗合就云溪”则是指这种材料能够与云溪相融合,表现出一种优雅的气质。
- 常恐魍魉夺,山行亦自携。
- “魍魉”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形容邪恶的事物或幽灵鬼怪。
- “常恐魍魉夺”则是指经常担心这些邪恶的力量会夺走这种珍贵的东西。
- “山行亦自携”则是指即使在山上行走时,也会随身携带这种珍贵的东西,以防被邪恶的力量夺走。
赏析:
这首《端砚铭》是一首描写端砚制作工艺和材料之美的诗篇。通过描绘仙人种玉芝、耕得紫玻璃、磨出海鲸血、凿成天马蹄等细节,展现了端砚制作的精湛技艺和珍稀材料。同时,通过对润应通月窟、洗合就云溪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端砚材料独特魅力的赞美。整首诗不仅展示了端砚制作的独特工艺和材料之美,也体现了作者对于大自然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