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冬竹瓦迎新雪,曾下珠玑到酒盘。
正月便回春意暖,五更微带雁声寒。
门谙寂寞何须翟,鬓就衰残岂是潘。
只有报恩心耿耿,自馀都作六如看。

【解析】

“去冬”是诗题,点明了这首诗的时间。“去冬竹瓦迎新雪”写的是去冬时的情景。“曾下珠玑到酒盘”,写的是去冬时雪花纷飞,纷纷扬扬地落在竹瓦之上,像珍珠、玉石一样,落到了酒盘中。“正月便回春意暖,五更微带雁声寒”,写的是春节到来后的情景。“正月便”指的是新年过后的正月十五,因为这时天气转暖,所以人们感到春天已经来临。“五更微带雁声寒”指的是天刚破晓时分,听到窗外传来几声大雁南飞的声音,让人感到有些寒冷。

“门谙寂寞何须翟”,意思是:家中的门廊空荡,不需要什么装饰,何必用彩画来装点?这是写家室萧条的景象。“鬓就衰残岂是潘”,意思是:人已衰老,鬓发花白,难道还是那个少年潘安吗?这是写自己年华老去,容颜憔悴。

“只有报恩心耿耿,自馀都作六如看。”的意思是:我唯一的愿望就是报答那些对我有恩的人,其他的事情都不再计较了。“六如”是佛教用语,指佛教六度之一的布施。这里作者把“报恩”和“六如”联系在一起,表明自己的人生观。

【答案】

去冬

(1) 去冬竹瓦迎新雪,曾下珠玑到酒盘。

译文:去年冬天,屋上的竹瓦上积满了雪,就像玉器珠宝堆积在酒盘之中。

赏析:首句起笔点明时间是去年冬天,接着以拟人的手法描写了屋檐上的积雪,形象生动。

(2) 正月便回春意暖,五更微带雁声寒。

译文:新年过后,春天来临,屋檐上的积雪融化,露出了瓦面上的痕迹;深夜的时候,听到窗外传来几声大雁南飞的声音,让人感到有些寒冷。

赏析:第二句承上启下,由冬入春,过渡自然;第三句承接前一句,由外到内,情景交融;第四句由听觉转到触觉,由声音联想到温度的变化。

(3) 门谙寂寞何须翟,鬓就衰残岂是潘。

译文:我家的大门空空荡荡,没有什么装饰,何必用彩画来装点;我的鬓发花白,已经老了,这难道还是当年的少年潘岳吗?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华老去、容颜憔悴的感慨,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无奈与感慨。

(4) 只有报恩心耿耿,自馀都作六如看。

译文:我唯一的愿望就是报答那些对我有恩的人,其他的事情都不再计较了。

赏析:此句是全诗的收束,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人将“报恩”和“六如”联系在一起,表明了自己的人生观:人生在世,应当尽心尽力地报效国家、报答恩情、奉献社会、尽善尽美,而不必斤斤计较个人名利得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