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瘦未为病,不仁人乃辱。
乐哉仁者居,更对萧然竹。
何曾不解此,日食万钱肉。
宁如祗藜藿,却有阶前玉。
影乱邺侯书,颠倒手都触。
清风过馀凉,散作酒尊绿。
疏金忽琐碎,天际一钩曲。
婆娑观此身,要俗不得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绩的《拟古十二首(其四)》。
译文:
马瘦并不病,不仁的人反而受辱。
快乐地居住在仁者那里,更对着萧然竹。
何曾不解此中意,每天吃万钱肉。
宁愿如祇藜藿,却有阶前玉。
影乱邺侯书,颠倒手都触。
清风过余凉,散做酒尊绿。
疏金忽琐碎,天际一钩曲。
婆娑观此身,要俗不得俗。
注释:
- 马瘦未为病:比喻人的身体虽然不好,但并没有生病。
- 不仁人乃辱:指那些不仁爱、不讲道义的人才会遭受羞辱。
- 乐哉仁者居:快乐的生活在仁义之人身边。
- 日食万钱肉:形容生活奢侈豪华。
- 宁如祗藜藿:宁愿像只吃藜藿的鸟一样。
- 却有阶前玉:却还有台阶前的玉器。
- 影乱邺侯书:形容文字混乱,如同邺侯的书法。
- 清风过馀凉:形容微风轻轻吹过,带来一丝凉意。
- 疏金忽琐碎:形容金银珠宝忽然变得零散琐碎。
- 天际一钩曲:形容天空中的月亮弯曲如钩。
- 婆娑观此身:看着自己飘渺不定的身影。
- 要俗不得俗:形容一个人即使追求世俗的生活,也要保持自己的清高和不俗。
赏析:
这是一首模拟古人诗歌风格的诗作,通过模仿古代诗人的风格和意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社会和道德的思考和感悟。全篇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人物行为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清纯高雅生活的情怀。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