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吹杨花,杨花乱江湄。
中有使君船,双桡倚涟漪。
少驻一杯顷,容我成此诗。
人生天地间,用舍当听随。
栋干无衰气,匠石宁肯遗。
姑存万牛力,轻重惟所施。
方公在瀛洲,众论称瑰奇。
图书浩探讨,笑阅寒暑移。
取作南宫郎,渐欲为羽仪。
雍容入青琐,人以旦夕期。
承流急师帅,小试烦一麾。
淮阳正不恶,安用薄彼为。
第令牧民心,常如护婴儿。
休息戒扰动,饱暖毋冻饥。
清净乃要道,中庸亦良规。
桐江古佳郡,幽胜公所知。
一水绿浩荡,千峰影参差。
鸣鸠桑叶暗,雨过稻花垂。
不妨乘事外,时访严陵祠。
囊中得新句,因风寄所思。

【注释】:

  1. 胡德辉郎中由礼部出守桐庐同舍取令狐楚移石几回敲废印开箱何处送新图之句字分为韵某分赋移字:胡德辉,字元亮,号玉岩,唐代诗人。由礼部出守桐庐时所作此诗。令狐楚:唐朝宰相。“开箱何处”指将画送给令狐楚的情事。
  2. 春风吹杨花,杨花乱江湄:春风轻拂着杨柳絮,纷纷飘落江边。杨花:柳树的花。湄:水边的岸畔。
  3. 中有使君船,双桡倚涟漪:船中有一官员,他正倚着船舷划桨(双桡指两只船桨)。使君:旧时对地方长官的尊称。涟漪:水中波动的水纹。
  4. 少驻一杯顷,容我成此诗:我停留片刻,便挥笔写下这首诗。杯顷:一会儿的功夫。
  5. 人生天地间,用舍当听随: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应该听从自己的意愿去做或不做。用:使用。舍:舍弃。
  6. 栋干无衰气,匠石宁肯遗:房屋的栋梁没有衰败之气,匠石也不肯放弃雕刻技艺。栋干与匠石:这里比喻人才和才能。衰气:衰败之气。
  7. 姑存万牛力,轻重惟所施:暂且保存下像万头牛的力气,根据需要去使用它。比喻要善于利用自己的才能。
  8. 方公在瀛洲,众论称瑰奇:正当您在瀛洲任职时,大家的议论都称赞您是一位杰出的人物。瀛洲:指京城洛阳,唐时为东都长安,故称京师为瀛洲。
  9. 图书浩探讨,笑阅寒暑移:您在图书室中广泛地研究学问,有时还把书卷当作太阳来阅读。寒暑移:指读书如读太阳,不知冬夏。
  10. 取作南宫郎,渐欲为羽仪:被任命为南宫郎官,准备成为朝廷的一员。渐欲:渐渐想。羽仪:指官员的行列。
  11. 雍容入青琐,人以旦夕期:你从容不迫地进入宫廷,人们期待着您的出现。雍容:形容态度从容。青琐:指宫廷大门上的门环。
  12. 承流急师帅,小试烦一麾:您负责指挥军队,迅速行动,显示了您作为将领的能力。承流:承接水流,喻引导、管理。
  13. 淮阳正不恶,安用薄彼为:淮阳这个地方并不差,何必非要到其他地方去呢?薄:轻视、瞧不起。
  14. 第令牧民心,常如护婴儿:只要能够安抚民心,就像照顾婴儿一样细心。第令:只让、只要。牧民心:安抚人民。
  15. 休息戒扰动,饱暖毋冻饥:请务必保持宁静,不要因骚扰而让人挨饿受冻。休息:安静下来,不骚扰。
  16. 清净乃要道,中庸亦良规:最重要的是要保持清净,这也是治理国家的重要原则之一。
  17. 桐江古佳郡,幽胜公所知:桐江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优美的郡县,这也正是您所熟悉的风景名胜之地。桐江:即桐江郡。
  18. 一水绿浩荡,千峰影参差:一条清澈的江水,浩渺无边;千座山峰倒映在水中,形态各异。
  19. 鸣鸠桑叶暗,雨过稻花垂:春鸠啼叫的声音在桑叶上回响,一场雨过后稻田里的稻花低垂着。
  20. 不妨乘事外,时访严陵祠:可以趁着闲暇的时间,去访问一下严陵祠,那里的风景一定很美。严陵:地名,位于今浙江省桐庐西南。
  21. 囊中得新句,因风寄所思:我口袋里有一首诗的句子,趁这机会寄给您,表达我的思念之情。囊中:指诗人随身携带的口袋。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胡德辉任桐庐县主簿时所作。胡德辉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其作品多反映民生疾苦,风格朴实自然,富有生活气息。这首诗是他写给另一位官员令狐楚的一首赠诗,表达了他对令狐楚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他的美好祝愿。
    首联“春风吹杨花,杨花乱江湄”,描绘了一幅春天江边的美丽景象,杨花飘舞在江面上,仿佛在欢快地舞蹈。“中有使君船,双桡倚涟漪。”则描绘了令狐楚乘坐的船只在江面上行驶的情景,双桨在水面上轻轻摆动,泛起层层涟漪。“少驻一杯顷,容我成此诗。”则是说诗人在这里停留了一会儿时间,便写下了这首诗。
    颔联“人生天地间,用舍当听随”,诗人以天地为喻,指出人生短暂而无常,我们应当顺应自己的心意去行事。“栋干无衰气,匠石宁肯遗。”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即使建筑物的栋梁已经失去了生气,但匠石也不会放弃雕刻技艺。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坚守初心、不断进取的精神的赞美。
    颈联“姑存万牛力,轻重惟所施”则是诗人对于自己能力的一种自信表现。他认为只要有足够的力量,就可以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尾联“方公在瀛洲,众论称瑰奇”则描绘了令狐楚在京城洛阳的地位和声望。诗人通过对比自己与令狐楚的不同境遇,表达了对令狐楚的敬佩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