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擎空窣堵波,群峰奈此独高何。
鼓钟鸣处是非外,天地望中苍翠多。
闲看野云披玉柱,醉眠秋浪卷银河。
问师乞取窗前月,一榻清风许我么。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作品。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百尺擎空窣堵波,群峰奈此独高何?
译文:
百尺高的塔楼矗立在虚空中,群山之中唯独这座塔楼如此挺拔高耸。
注释:
“擎”意为“高耸”,“窣堵波”是梵语,意为佛塔。
“群峰”指的是周围其他的山峰。
“奈此独高何?”意思是说其他山峰都无法与之相比,只有这一座塔楼格外的高耸。鼓钟鸣处是非外,天地望中苍翠多。
译文:
当钟声响起,人们就会把是非看得淡泊,看到天地间苍翠的景色。
注释:
“鼓钟鸣处”,指钟声响亮的地方。
“是非外”,意指在这里可以忘却世俗的是非恩怨。
“天地望中苍翠多”,意味着站在高处放眼望去,可以看到广阔的天地间充满了绿色,给人以清新的感觉。闲看野云披玉柱,醉眠秋浪卷银河。
译文:
闲暇之时,我悠闲地观看着天空中的云朵仿佛穿着玉石制成的柱子,醉酒时便躺在波浪之中,仿佛被银河般的波浪裹挟。
注释:
“闲看”意为闲暇时分。
“野云披玉柱”,形容云朵如同穿有玉饰的柱子一样美丽。
“醉眠”,形容沉醉于美好的自然景色中无法自拔。
“秋浪卷银河”,用银河比喻秋日里的波浪,形容波浪浩渺。问师乞取窗前月,一榻清风许我么?
译文:
我向老师祈求能从窗户前那轮明亮的月亮中得到清凉的风,让我能像这明月一般宁静安详。
注释:
“问师乞取”,意为向老师请求。
“窗前月”指窗外明亮的月光。
“清风许我么”,意指希望获得如同明月般清凉的风。
“么”,此处可能是指疑问的语气词,也可能是一种方言表达。
赏析:
这首诗以塔楼为背景,通过对塔楼与其他山峰、天空、云朵、波浪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比喻手法,将塔楼比作玉柱,将云朵比作穿有玉饰的柱子,将波浪比作银河,形象生动,富有诗意。同时,诗人还通过“问师乞取窗前月”这一细节,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追求,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简练,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