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雄伟赤霄逼,枝分苏门为肘腋。
孕奇产秀气蟠郁,涌作琉璃千顷碧。
初疑骊龙蛰山趾,仰喷明珠飞的皪。
忽如湘灵理新妆,大鉴开匣乍磨拭。
峰峦倒影浸云烟,蘋藻照沙改颜色。
相辉一段佳风月,馀泽几州及动植。
昔闻隐沦有仙人,高标清与溪山敌。
悠悠往事散浮云,啸有遗屋行有迹。
我居东秦济水南,无限泉池日亲炙。
一行作吏别经年,情思尘埃何处涤。
云祠因祷来凭栏,顿爽骨毛快胸臆。
飘飘兰舟七八客,尊俎笙箫随分入。
胜概纷并接不暇,恨乏鲁戈延晷刻。
归来簿领厌沉迷,春睡每着蝶梦适。
心约他时杖履游,醉漱溪流枕溪石。

注释:

  • 太行(指山西的太行山):雄伟的山。
  • 赤霄(天空):形容天空的颜色。
  • 枝分苏门(指山东邹县的一座山):苏门山。
  • 孕奇产秀:孕育着奇异,产生着秀美。
  • 蟠郁:盘结、积聚。
  • 涌:奔流、喷涌。
  • 骊龙(即骊龙珠):传说中能吐珠的龙。这里用“骊龙”来比喻瀑布。
  • 湘灵:即湘妃,传说中娥皇和女英两位美女的化身。她们在洞庭湖投水自殉的故事。
  • 大鉴:大镜子。
  • 峰峦倒影:形容山峰倒映在水中。
  • 蘋藻:水草。
  • 相辉:互相辉映。
  • 佳风月:美好的风光和月光。
  • 馀泽几州:给几个州带来了好处。
  • 隐沦:隐居山林,不问世事。
  • 浮云:飘动的白云。
  • 啸有遗屋:指诗人居住过的房屋。
  • 我居东秦济水南:我住在东边的秦州,济水的南岸。秦州位于今甘肃境内,济水发源于甘肃省中部,流经陕西、宁夏、内蒙古等省区,汇入黄河。
  • 无限泉池:无数的泉水池塘。
  • 因祷:祈求。
  • 顿爽骨毛:顿时清爽了身体和头脑。
  • 飘飘兰舟:形容船儿轻盈地漂浮在空中像兰花一样。兰舟通常指的是装饰着兰花图案的大船,泛指船。
  • 七八客:七、八位客人。
  • 鲁戈:鲁国制作的刀剑一类的武器。延晷刻:拖延时间。
  • 归来簿领厌沉迷:回到家中后,被繁琐的文书工作所困扰,心情烦闷。
  • 春睡每着蝶梦适:春天里常常做着蝴蝶飞舞的美梦。
  • 心约他时杖履游:约定将来再一起游览山水。
  • 醉漱溪流枕溪石:喝醉了酒漱洗溪水,把枕头放在溪水中睡觉。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登苏门山百泉时的观感之作。诗人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苏门山的自然风貌和壮美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诗中也蕴含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领悟。
    诗人通过对太行山的雄伟壮观和苏门山的独特韵味进行了生动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山川之中。诗人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将山比作赤霄、骊龙、湘灵等,形象地描绘出了山的高大、神奇、神秘等特点。这些生动的比喻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文学色彩和艺术魅力。
    诗人通过对苏门山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诗人在诗中写道:“初疑骊龙蛰山趾,仰喷明珠飞的皪。”这句话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图景,仿佛有一条巨龙在山脚下蛰伏,然后猛地跃出,喷出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这种描述既表现了苏门山的雄伟壮观,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诗人通过对苏门山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与思考。在诗的最后一句中,诗人说:“悠悠往事散浮云,啸有遗屋行有迹。”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经历的回忆和感慨。诗人通过回顾自己的足迹和遗迹,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感慨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困惑情绪。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