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然山阁间,此兴何悠哉。
子晋不复见,月白空萧台。
夜静双瀑喧,遥闻疑雨来。
涧壑生清风,襟宇捐纤埃。
飞鸣撼半空,暗想飘琼瑰。
前观阻步屧,侧耳成徘徊。

【注释】:

  1. 萧然山阁间,此兴何悠哉:在寂静的山中阁内听瀑布的声音,这兴致多么悠闲啊!
  2. 子晋不复见,月白空萧台:传说中的仙人王子晋不再出现,月亮又白又清,空无所有。
  3. 夜静双瀑喧,遥闻疑雨来:夜晚安静时,听到瀑布的声音好像有雨要下。
  4. 涧壑生清风,襟宇捐纤埃:涧谷和山壑中吹来一阵清爽的风,衣襟上已经没有一点尘埃。
  5. 飞鸣撼半空,暗想飘琼瑰:听到瀑布的轰鸣声仿佛能撼动半空中的云彩,心中暗暗想象着飘洒下的美玉和珍珠。
  6. 前观阻步屧,侧耳成徘徊:向前看阻碍了脚步,侧耳聆听却无法停下。

【译文】:
在寂静的山林中阁内聆听瀑布的声音,这种兴致真是悠闲自在啊!
传说中不会再出现的神仙王子晋已经不在了,月光又亮又白,空寂无人的山台。
夜晚安静时,听到瀑布的声音好像有雨将要下。
山谷和山壑中吹来的清新空气,使衣衫都变得干净无尘。
听到瀑布的轰鸣声仿佛能撼动半空中的云彩,心里暗暗想着那些飘洒而下的珍珠和美玉。
向前看却阻碍了我的脚步,侧耳聆听却又让我驻足徘徊。

【赏析】:
《夜听双瀑联句》是唐代诗人张仲素创作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面,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对于自然美景的向往和热爱。

首句“萧然山阁间,此兴何悠哉”,诗人置身于山阁之中,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这种心境让人感到悠然自得,不禁产生出无限的感慨和联想。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通过“子晋不复见,月白空萧台”表达了对已逝之人的怀念之情。同时,“月白空萧台”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然而,这种孤独并未使诗人退缩,反而使他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信仰。

在第三句中,“夜静双瀑喧,遥闻疑雨来”描绘了瀑布在夜晚的宁静景象。虽然外界环境平静如水,但诗人的内心却在不断涌动着激情与期待。他期待着能够再次感受到那份自由与奔放的力量。

第四句“涧壑生清风,襟宇捐纤埃”进一步渲染了瀑布带来的清新之感。它不仅仅是一种感官上的享受,更是对心灵深处的一种洗礼与净化。诗人在这股清新之风中,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第五句“飞鸣撼半空,暗想飘琼瑰”则将诗人的思绪引向了更广阔的空间。他想象着那飞瀑如玉龙般在空中飞舞,仿佛要将世间的一切美好都带入人间。这种美妙的画面让人陶醉不已。

最后一句“前观阻步屧,侧耳成徘徊”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一方面,他渴望向前探索未知的世界;另一方面,他又担心前方的道路会阻碍自己的前进。这种矛盾使得他无法轻易地做出决定。

《夜听双瀑联句》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理的佳作。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理解与思考。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具有深远的思想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