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馀百川涨,远水浮林梢。
忽怪有帆席,何为出鸟巢。
登临非吾土,虚爽慰南交。
稍见暝烟起,阴虫啼草茅。

【注释】

雨后城下:指在城外的雨后景色。

涨:水流上涨。

远水浮林梢:远处的水波映出树梢。

忽怪有帆席:忽然间,看到有帆船停泊在这里。

何为出鸟巢:为什么会有渔船停在岸边?

登临非吾土:登上高楼眺望远方,不是我故乡的土地。

虚爽慰南交:这里指登高望远可以消除心中的忧愁和寂寞,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暝烟起:傍晚时分,烟雾弥漫。

阴虫啼草茅:夜幕降临,草丛中的虫鸣声此起彼伏。

【赏析】

《雨后城下》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此诗描写了雨后城市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联“雨馀百川涨,远水浮林梢”,写雨水过后,河流暴涨,远处的水波映出树梢。这一句描绘了雨后的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颔联“忽怪有帆席,何为出鸟巢”,突然之间,发现有船只停泊在这里,为什么会有渔船停在岸边。这两句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与疑惑。

颈联“登临非吾土,虚爽慰南交”,登上高楼眺望远方,不是我故乡的土地。这里的“虚爽”指的是诗人内心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作者身处异地,难以摆脱思乡之苦。

尾联“稍见暝烟起,阴虫啼草茅”,傍晚时分,云雾缭绕,草丛中的虫鸣声此起彼伏。这一句描绘了雨后城市的夜景,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此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城市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诗人还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相结合,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