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雨洗明月,清风生晚凉。
动摇星辰影,泛澹河汉光。
萤变觉草腐,虫吟知境荒。
端忧易远感,不眠疑夜长。
凉夜
疏雨洗明月,清风生晚凉。
动摇星辰影,泛澹河汉光。
萤变觉草腐,虫吟知境荒。
端忧易远感,不眠疑夜长。
注释:
- 疏雨洗明月:形容细雨如丝般地清洗着皎洁的月亮。
- 清风生晚凉:微风轻拂,带来一丝凉爽。
- 动摇星辰影:星光在微风中摇曳,显得更加明亮。
- 泛澹河汉光:银河(天河)上的星光在夜色中变得朦胧而美丽。
- 萤变觉草腐:萤火虫的闪烁似乎预示着草叶的腐烂。
- 虫吟知境荒:昆虫的鸣叫声让人感受到一种荒凉的氛围。
- 端忧易远感:由于这种景象,诗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忧虑和不安。
- 不眠疑夜长:担心夜晚的漫长而失眠。
译文:
细雨轻轻洗涤了月光,清凉之风带来了夜晚的凉爽。
星辉在微风中摇摆不定,仿佛被水洗过一般更亮。
萤火虫闪烁着,似乎在告诉我们草已经枯萎,虫鸣声让人感到四周一片荒凉。
我深深忧虑这凄凉的景象,无法入睡,怀疑夜晚为何会这么漫长。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感受来表达一种对自然美景消逝的哀愁。首句“疏雨洗明月”描绘了一幅雨后月更清的画面,暗示了一种宁静而美丽的夜晚。然而,接下来的两句“动摇星辰影”,“泛澹河汉光”则展现了夜晚的另一种景象:星光摇曳、银河模糊,营造出一种既清晰又朦胧的美。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艺术效果,也引发了读者对自然美流逝的深刻思考。
诗人通过描述萤火虫的闪烁和昆虫的鸣叫,表达了一种对环境变化的敏感反应。这些细节不仅增强了诗句的情感深度,也使整首诗充满了生机和动感。
最后两句“端忧易远感”,“不眠疑夜长”,表达了诗人因这种美丽却稍纵即逝的自然景象而产生的深深忧虑和失眠。这种情感的转变,从一个宁静美好的画面突然转向了深深的忧虑和不安,使得诗的主题更加突出。整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精细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传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和对自然美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