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蒿道旁冢,云是晋时贤。
名声与陵谷,共尽一千年。
惟昔纵达观,死生同蜕蝉。
安知泉下魄,非复瓮间眠。
这首诗描绘了晋时贤士的坟墓,表达了对先贤的怀念之情。
诗句解释:
- 蓬蒿道旁冢:道旁的草丛里,有一座晋时的贤人坟墓。
- 云是晋时贤:据说这坟头是晋朝时期的一位贤者。
- 名声与陵谷:他的名声与大地的变迁一样,长久地传扬。
- 一千年:时间流逝,已经过去一千年了。
- 惟昔纵达观:只是过去他能够超越世俗的眼光。
- 死生同蜕蝉:生死之间,就像脱壳的蝉,没有分别。
- 安知泉下魄:我们如何知道那泉下的灵魂?
- 非复瓮间眠:那灵魂已经不再是瓮中沉睡的了。
译文:
在草从旁,有座晋时的贤者墓。
据说那是晋朝的贤人,名声长存。
时光流转,千年已过。
只有过去的人,可以超脱俗眼。
生死如蜕蝉一般,没有区别。
我们如何知晓,那泉下的灵魂?
它已不再是瓮中的沉睡。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晋朝贤者的墓地,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和怀念。诗中的“蓬蒿道旁冢”形象地勾勒出了贤者的墓地,而“云是晋时贤”则表明了诗人对这位贤者身份的认可。诗人通过对逝者与自然、生死的对比,表达了对生命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最后两句则是对生死、轮回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