枥马常嘶北,边鸿郤愿南。
一时秋气感,两地物情谙。
俗怪玄尚白,自疑青出蓝。
何当鹿门隐,数就德公谈。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隐直感秋思,南游予欲北
1.“隐直”可能指的是隐居或者正直的性格,也可能是作者自述。”秋思”表示秋天的思念之情。“南游”表示向南旅行。“予欲北”可能表示想要向北去,但是这里可能是指向往北方的生活或情感。
- 注释:秋天的思念之情,向南旅行的愿望。
赏析:诗人在秋天的时节,思念着南方的生活,但又渴望向北生活,这种矛盾的情感表达了他内心的纠结和向往。
枥马常嘶北,边鸿郤愿南
- “枥马”指的是拴在马槽上的马,“常嘶北”表示马总是发出痛苦的叫声,可能是因为被拴在北边。”边鸿郤愿南” 中的“边鸿”可能指的是边境地区飞翔的大雁,“郤愿南”表示这些大雁总是向着南方飞去。
- 注释:马因为被拴在北边而不断发出痛苦的声音,而边陲的大雁总是向南方飞去。
赏析:通过描绘马的痛苦叫声和边陲大雁向南飞的场景,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北方束缚生活的不满。
一时秋气感,两地物情谙
- “一时”可能表示某个特定的时刻,”秋气”可以理解为秋天的气息,也可以理解为诗人感受到的秋天的气息。”物情谙”表示对事物的了解和感悟。
- 注释:在某个特定时刻,诗人感受到秋天的气息,并对此有了深入的理解。
赏析:诗人通过感受秋天的气息,表达了他对季节变换的敏感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俗怪玄尚白,自疑青出蓝
- “俗怪”可能指的是世俗的看法,”玄尚白”表示认为玄色(黑色)比白色更珍贵。”青出蓝” 是说青色是从蓝色中提炼出来的,比喻事物经过锻炼才能显现出其价值。
- 注释:世俗的人认为玄色比白色更珍贵,而自己则怀疑青色是从蓝色中提炼出来的,比喻事物经过锻炼才能显现出其价值。
赏析:诗人用“俗怪”和“自疑”这两个词语,表达了他对世俗观点的怀疑和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同时,也暗示了他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对未来的期待。
何当鹿门隐,数就德公谈
- “鹿门”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者是一个象征性的地方,代表着隐居之地。”德公”可能指的是一位德才兼备的老师或者智者。
- 注释:何时能够像鹿门山一样隐居?我希望能够经常和德公老师进行交流。
赏析:诗人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知识和智慧的渴望。他希望能够找到一个理想的地方来放松身心,同时也希望能从智者那里获得更多的启示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