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慕求友,翩然辞谷中。
那知改春序,又复到秋风。
节物感归燕,异声嗟远鸿。
归非今正好,霜露脱梧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秋莺》诗。全诗如下:
高飞慕友朋,翩然辞谷中。
那知改春序,又复到秋风。
节物感归燕,异声嗟远鸿。
归非今正好,霜露脱梧桐。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高飞慕友朋,翩然辞谷中。
注释:高高地飞翔,向往朋友。轻盈地飞离了谷底(指巢穴)。
赏析:这里表达了秋莺渴望与同伴们相聚的强烈愿望,以及它对于离开熟悉的环境、飞向未知的远方的兴奋和期待。那知改春序,又复到秋风。
注释:没想到春天已经改变了季节,转眼间又回到了秋天。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界的季节更替,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节物感归燕,异声嗟远鸿。
注释:节日里感受到了归巢的燕子,听到了不同寻常的鸿雁叫声。
赏析:这里的“节物”可能指的是特定的日子或节气,而“归燕”和“远鸿”分别象征着燕子和鸿雁在秋季返回它们的巢穴,或者迁徙至南方过冬。这些鸟类的行为引起了诗人的注意和联想。归非今正好,霜露脱梧桐。
注释:归来并非现在最美好的时候,因为霜露已使得梧桐树失去了生机。
赏析:最后一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和生命循环的感悟。梧桐树作为秋天的代表植物,在霜露中凋零,意味着生命的结束和新生命的开始。诗人通过这一景象抒发了对生命无常和岁月更迭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秋莺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独特观察与深刻理解。通过对鸟儿行为的描述以及对季节变化的描写,诗人传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循环的尊重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