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从此半,无复强淹留。
风雨仍何急,莺花各自愁。
登临非故土,摇落自清秋。
物物惊人眼,应须与醉谋。
【注释】风雨:《诗经·小雅·采薇》:“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此诗写风雨摧败了野草,使春光消逝。强:勉强。莺花:春天的鸟和花。摇落:草木凋谢。物物:万物。
【赏析】本篇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首句写风雨之急,次句写风雨无情,莺花亦愁。三四两句写登临而思归,五六两句写景物之美,末两句写物外之乐。全诗以“雨”为主,以“愁”为韵脚,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人事变迁的感叹之情。
春光从此半,无复强淹留。
风雨仍何急,莺花各自愁。
登临非故土,摇落自清秋。
物物惊人眼,应须与醉谋。
【注释】风雨:《诗经·小雅·采薇》:“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此诗写风雨摧败了野草,使春光消逝。强:勉强。莺花:春天的鸟和花。摇落:草木凋谢。物物:万物。
【赏析】本篇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首句写风雨之急,次句写风雨无情,莺花亦愁。三四两句写登临而思归,五六两句写景物之美,末两句写物外之乐。全诗以“雨”为主,以“愁”为韵脚,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人事变迁的感叹之情。
南墙双柏天生直,材虽未老心千尺。 注释: - 南墙:指南面的墙壁,常用以象征南方或面向南方的地方。双柏:指两棵柏树,通常代表着坚韧、长寿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天生直:意为自然生长而直挺,形容树木直立挺拔。材:指树木的质地,也可以指才能、品德等。虽:即使;虽然。未老:尚未衰老。心千尺:意指心灵高远,志向非凡。 - 译文: 南面墙壁上两棵柏树自然生长而直挺,它们的材质尽管尚未苍老
诗句释义及翻译: 1. 四月河水湍,怒风复相乘。 - "四月":指的是农历四月初。 - "河湍":河流湍急。 - "怒风":猛烈的风。 - "复":再次。 - 译文:四月初,河水湍急,怒风再次助威。 2. 维绝柁亦摧,舟人废其能。 - "维绝":船桨折断或无法使用。 - "柁":舵。 - "废":失去。 - "能":能力、技能。 - 译文:船桨折断,船人失去了操控船只的能力。 3.
注释:廉吏如今没有刀剑,仁人古人常以车轴为戒。 译文:现在的廉官吏子没有刀剑,古代的仁人们常常把车轴作为鉴戒。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杂诗三首》中的第16首。全诗以“古”字开头,用“今无”、“古戒”两个词语,一前一后,形成鲜明的对比,深刻揭示了社会变迁对人性的影响和腐蚀,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虑。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希望在清廉的政治氛围中,培养出具有仁爱之心、道德情操的人才
【注释】黄葵:一种植物。常倾叶:叶子总倾向一侧,像倾斜的样子。向日不令照其根:太阳光不能直射到它的根上。 【赏析】诗中描写了黄葵的叶片总倾向于一侧,仿佛在向太阳倾斜一样,而它的根部则不直接受到阳光的照射,表现出它对阳光的依赖程度很低。诗人通过对黄葵这一自然现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视之情
注释 其十:第十首。颂声,颂扬之声,指对某人的称赞。骚客:诗人,指屈原。误:错。锡贡,进献。禹书:相传大禹治水时,曾用木简记事,因称木简为禹书。迟:迟缓。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梁园吟》中的第十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和文人雅士的评价。他认为,人们应该像大禹一样,勤奋努力地治理国家,而不是仅仅满足于享受荣华富贵。同时,他也批评了那些只知颂扬他人而不肯自省的人
其十二 不认识太阳高升时,也分不清月亮升起。 注释: 不识:不知道,不了解。 日高眠起处:指日上三竿之时。即太阳刚升起的时候。 何如:哪里比得上。 风定舞馀时:比喻风平浪静之后,才能欣赏到舞蹈之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宁静的夜晚观赏舞者舞蹈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诗中通过对比的方式,将日出时分与夜晚舞蹈进行了对比,突出了夜晚舞蹈的美丽之处。同时
【注释】: 美田:美好的田畴。钩盾里:汉代皇宫中苑名。钩,通“钩” 躬稼:亲自耕种。麦,指大小麦。秋馀:秋天的收获。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叹农事的诗。全诗以“躬稼”、“麦秋馀”为线索,通过描写诗人躬耕劳作的劳动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和对丰收的喜悦心情。全诗语言质朴平实,情感真切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震撼
注释翻译: 在混乱的世道,颍水变得浑浊,在太平的时代,颍水变得清澈。 赏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乱世与太平盛世的不同感受和看法,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
【注释】 幽寂:寂静;晦:阴暗。猗猗:芳香而美好的样子。佩:佩玉,古人常将玉饰挂在身上,表示高尚或美。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写深林中秋雨时的景象:深密的树林里,一片寂静,只有秋雨在阴郁地下着,那丛丛芬芳的兰花也似乎在这寂静的秋天里无所依靠而感到孤独。全诗没有直接写人的心情,而是以物传情,表现了诗人的孤高与清高。 前两句写林子很深,秋雨很密,兰花也很香,但它们却显得有些孤单
【注释】: 四月:农历四月,指暮春时节。 火玉:指红艳欲滴的牡丹花,也比喻艳丽娇嫩的女子。 拂露华:即“拂”与“露华”二字连用,形容牡丹花的枝叶如美女轻抚着华丽的衣裳,显得分外娇艳。 【赏析】: 《夏日闲门生李德载》共八首,这是其中的第八首。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晚春时节,牡丹花开、百花凋谢的画面,赞美了牡丹花的美艳。同时通过描写牡丹的枝叶,表现了诗人对女子美丽仪态的喜爱之情。全诗语言生动形象
注释: 盗贼:指那些破坏社会秩序,侵害人民利益的坏人。 村落:村庄。枹鼓起:击鼓声起,指战鼓响,表示战争即将发生。城楼:指城墙上瞭望哨所。刁斗:古时军队或官府所用的一种铜制炊器,夜间用来点火煮食。 畏涂深虎豹,行路入荆榛:走投无路,只好进入荆棘丛中。 故老人人怨,烽烟处处新:所以老人们都很怨恨,到处都出现了烽火。 桃源容客棹,属意武陵春:桃花源中有船只停靠,有意游览武陵春色。 赏析: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北风动江海,飞雨湿清秋。 - 注释:北风吹动江海,细雨让秋天变得更加清新湿润。 - 译文:北风席卷着广阔的江海,细雨让秋天的景色更加清新湿润。 2. 蝉噪曾何急,猿啼不自愁。 - 注释:蝉鸣声虽快但并不急促,猿啼声也不让人感到忧愁。 - 译文:蝉鸣声虽快却并不急促,猿啼声虽然响亮却不让人感到忧愁。 3. 冥冥高叶下,莽莽乱云浮。 - 注释:树叶在昏暗中低垂
西风木叶下,远想洞庭秋。 物色摧年老,天时助客愁。 李衡千树橘,张翰一渔舟。 亦自人间乐,功名安足谋。 赏析: 第1节:“西风木叶下,远想洞庭秋。” - 词语解析:这里运用了“西风”这一自然现象来象征季节的更替和时间的流逝。"木叶"则暗示深秋的景象,落叶纷飞,给人以萧瑟之感。"洞庭"指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湖泊,位于湖南省北部,此处可能用以形容洞庭湖秋季景色之美丽。 - 句子分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黛陀石马蹄砚》。下面是对每句话的释义和赏析: - 第一句:“一片苍山石”:描述的是砚台上的一块巨石,可能是从远处的山上采集来的。这里的“苍山”可能指的是某个山脉,也可能是泛指大山。 - 注释:苍山:指苍茫的山。 - 赏析:这里用“苍山”来形容砚台石材的颜色和质感,暗示它的自然之美。 - 第二句:“遥怜巧匠心”:表达了对制作者巧妙手艺的欣赏。 - 注释:遥怜
【注释】 小郡:指汉阳的一个小郡。缘山:沿着山坡。暗:昏暗。枫:枫树,秋季落叶乔木。蛟龙戏雾雨:蛟龙在云雾中嬉戏。鼓角乱西东:战鼓与号角声在西东回荡。江汉:长江和汉水。南纪:南方纪年。拟绪风:模仿《楚辞·离骚》中的“拟绪风兮”,即模仿《离骚》的韵律。半夕阳中:傍晚时分。 【赏析】 此诗是作者自抒怀抱之作。首联写景,颔、颈联抒情,末联点题。全诗一气呵成,浑然一体。 “小郡缘山腹”,起得突兀
解析: 1. 初冬: 诗的开头直接点明主题,描绘的是初冬的景象和感觉。 - 阳光转南极: 这里“南极”可能指的是太阳在南方天空的位置(即正午时分),而“阳光转南极”意味着阳光开始转向南,这是冬天的标志性特征。 - 渐喜入吾庐: “渐喜”表达了一种渐渐的喜悦感,因为初见冬天的阳光,感到温暖和愉悦。 2. 物色经霜后,云容欲雪初: 继续描述初冬的自然景观。 - 物色经霜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