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扫与人绝,悲秋惊岁徂。
山川举俗异,宇宙此身孤。
吊影临清月,书空向瞑乌。
怀归属吾党,浮海待乘桴。
寄江东弟兄二首
却扫与人绝,悲秋惊岁徂。
山川举俗异,宇宙此身孤。
吊影临清月,书空向瞑乌。
怀归属吾党,浮海待乘桴。
注释:
却扫:指谢绝与世俗人交往。
徂(cú):逝去。
举俗:整个社会,众人。
归:归宿,归依。
吾党:我辈。
浮海:泛指四处飘泊。乘桴(fú):乘船。桴,筏子。
却扫与人绝,悲秋惊岁徂。
山川举俗异,宇宙此身孤。
吊影临清月,书空向瞑乌。
怀归属吾党,浮海待乘桴。
寄江东弟兄二首
却扫与人绝,悲秋惊岁徂。
山川举俗异,宇宙此身孤。
吊影临清月,书空向瞑乌。
怀归属吾党,浮海待乘桴。
注释:
却扫:指谢绝与世俗人交往。
徂(cú):逝去。
举俗:整个社会,众人。
归:归宿,归依。
吾党:我辈。
浮海:泛指四处飘泊。乘桴(fú):乘船。桴,筏子。
南墙双柏天生直,材虽未老心千尺。 注释: - 南墙:指南面的墙壁,常用以象征南方或面向南方的地方。双柏:指两棵柏树,通常代表着坚韧、长寿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天生直:意为自然生长而直挺,形容树木直立挺拔。材:指树木的质地,也可以指才能、品德等。虽:即使;虽然。未老:尚未衰老。心千尺:意指心灵高远,志向非凡。 - 译文: 南面墙壁上两棵柏树自然生长而直挺,它们的材质尽管尚未苍老
诗句释义及翻译: 1. 四月河水湍,怒风复相乘。 - "四月":指的是农历四月初。 - "河湍":河流湍急。 - "怒风":猛烈的风。 - "复":再次。 - 译文:四月初,河水湍急,怒风再次助威。 2. 维绝柁亦摧,舟人废其能。 - "维绝":船桨折断或无法使用。 - "柁":舵。 - "废":失去。 - "能":能力、技能。 - 译文:船桨折断,船人失去了操控船只的能力。 3.
注释:廉吏如今没有刀剑,仁人古人常以车轴为戒。 译文:现在的廉官吏子没有刀剑,古代的仁人们常常把车轴作为鉴戒。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杂诗三首》中的第16首。全诗以“古”字开头,用“今无”、“古戒”两个词语,一前一后,形成鲜明的对比,深刻揭示了社会变迁对人性的影响和腐蚀,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虑。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希望在清廉的政治氛围中,培养出具有仁爱之心、道德情操的人才
【注释】黄葵:一种植物。常倾叶:叶子总倾向一侧,像倾斜的样子。向日不令照其根:太阳光不能直射到它的根上。 【赏析】诗中描写了黄葵的叶片总倾向于一侧,仿佛在向太阳倾斜一样,而它的根部则不直接受到阳光的照射,表现出它对阳光的依赖程度很低。诗人通过对黄葵这一自然现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视之情
注释 其十:第十首。颂声,颂扬之声,指对某人的称赞。骚客:诗人,指屈原。误:错。锡贡,进献。禹书:相传大禹治水时,曾用木简记事,因称木简为禹书。迟:迟缓。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梁园吟》中的第十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和文人雅士的评价。他认为,人们应该像大禹一样,勤奋努力地治理国家,而不是仅仅满足于享受荣华富贵。同时,他也批评了那些只知颂扬他人而不肯自省的人
其十二 不认识太阳高升时,也分不清月亮升起。 注释: 不识:不知道,不了解。 日高眠起处:指日上三竿之时。即太阳刚升起的时候。 何如:哪里比得上。 风定舞馀时:比喻风平浪静之后,才能欣赏到舞蹈之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宁静的夜晚观赏舞者舞蹈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诗中通过对比的方式,将日出时分与夜晚舞蹈进行了对比,突出了夜晚舞蹈的美丽之处。同时
【注释】: 美田:美好的田畴。钩盾里:汉代皇宫中苑名。钩,通“钩” 躬稼:亲自耕种。麦,指大小麦。秋馀:秋天的收获。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叹农事的诗。全诗以“躬稼”、“麦秋馀”为线索,通过描写诗人躬耕劳作的劳动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和对丰收的喜悦心情。全诗语言质朴平实,情感真切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震撼
注释翻译: 在混乱的世道,颍水变得浑浊,在太平的时代,颍水变得清澈。 赏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乱世与太平盛世的不同感受和看法,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
【释义】:南宾(今湖北宜城市)的特产名久负盛名,我常忆想巴山中寄居楚人。 【注释】: 1、南宾:指湖北宜城。巴山:指大巴山脉,位于四川东部和湖北西部一带。2、巴山:指南方的巴蜀地区。巴人:古代西南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四川及重庆一带。3、“寄”:寄居,寄身。4、楚:古楚国地,这里泛指南方或楚地。5、赏析: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他回忆过去在巴山中寄居楚人的生活,感慨岁月变迁
注释:江南的碧绿林木映照出秋天的霜白,丹实散发着清香打破了我心头的客愁。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诗人以清新优美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深秋时节的美景,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情感。“江南碧木映霜秋,丹实清香破客愁”,首句写景,描绘了江南深秋时节的景色,碧绿的树木在霜白的天空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而丹实的清香更是让人心旷神怡,从而打破了诗人心头的客愁。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句解读: 1. "分手如昨日,清秋独异乡。" - 译文:与江东的兄弟们告别仿佛就在昨天,此刻我独自在清冷的秋天里。 - 注释: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共度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孤独状态的感受。 - 赏析:这句诗通过“分手”和“今日”的时间对比,突出了诗人对过去的留恋和对现状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在异地他乡的孤独感。 2. "长年悲落木,短发怯初凉。" - 译文:常年看着落叶纷纷飘落
闵雨 肤寸无时合,昭回此夜逢。 春秋还闵雨,郡国共忧农。 词欲谗风伯,书将诘乱龙。 关西兵税急,惧失万馀钟。 注释: 皮肤一寸没有时间可以合拢,今夜突然下雨。 春天秋天都下着雨,整个国家都在担心农民的疾苦。 词想谗害风伯(比喻奸佞小人), 书要责备扰乱天下的大蛇(比喻贪官污吏)。 关西地区税收紧迫,害怕损失了一万多石粮食。 赏析: 这首诗写于安禄山叛乱之后,当时诗人在长安
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解析: 1. 知心不易得,此别定终天:表达了诗人与知音或挚友之间深厚的情感。他们之间的理解和支持是难得的,因此这次分别可能是永别的终结。 2. 自古皆有死,夫君独少年:这句表达了一种生死观念。自古以来,人们都会面临死亡,但其中有人却在年轻时就离世了。这里的“夫君”可能指的是诗人的朋友或爱人,他们的早逝让诗人感到痛心和无奈。 3. 论文真已矣,挥涕默潸然
诗句解析 1. 兹亭四时好: 这一句描述了竹亭四季皆宜,是赞美竹亭的地理位置或设计使得其四季各有特色。 2. 秀色映长松: 竹子的优雅姿态和长松的坚韧形象相互辉映,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3. 静境非千亩: 描述竹亭所在之地非常宁静,仿佛只有几千亩地那么大,强调了其幽静之感。 4. 幽人如素封: 形容那些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人,像古代的贵族一样享有优裕的生活。 5. 吹声偏洗耳:
注释: 险固非天意,承平怪主忧。 三年劳将帅,万里问旃裘。 尚记安西道,空悲定远侯。 大河知所向,日夜正东流。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历史战争的诗,通过描绘战争的画面,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的渴望。 首句“险固非天意”,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的无奈和对和平的向往。这里的“险固”指的是战争的艰苦和危险,而“非天意”则表示战争并非是天命所归,而是人类的冲突和破坏。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的深刻理解。
第一首: 忆昨传消息,羌来渭水旁。 信知秦地险,未觉汉兵强。 青海通西域,长城起朔方。 分明见地里,怅望隔要荒。 注释: 1. “忆昔”二句:回忆过去(吐蕃)传来的消息,吐蕃军来到渭水之滨。 2. “信”三句:相信知道(吐蕃)是边关,但不知道(吐蕃)的兵力强大。 3. “青海”二句:青海通向西域,长城从北方开始。 4. “分明”二句:清楚地看到(长安)和(吐蕃)之间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