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亭四时好,秀色映长松。
静境非千亩,幽人如素封。
吹声偏洗耳,暑昼亦成冬。
暂到还忘返,心知叔夜慵。

诗句解析

  1. 兹亭四时好: 这一句描述了竹亭四季皆宜,是赞美竹亭的地理位置或设计使得其四季各有特色。

  2. 秀色映长松: 竹子的优雅姿态和长松的坚韧形象相互辉映,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3. 静境非千亩: 描述竹亭所在之地非常宁静,仿佛只有几千亩地那么大,强调了其幽静之感。

  4. 幽人如素封: 形容那些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人,像古代的贵族一样享有优裕的生活。

  5. 吹声偏洗耳: 这里用“吹声”指风,暗示风吹过竹亭时,可以让人感到凉爽,如同洗涤耳朵一般。

  6. 暑昼亦成冬: 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竹亭也能给人以冬日的清凉感觉。

  7. 暂到还忘返: 虽然短暂停留于竹亭,但很快忘记了返回的行程。

  8. 心知叔夜慵: 引用东晋时期谢安的故事,叔夜即东晋时期的谢安,这里的“叔夜慵”形容谢安虽为一代名士却常常表现出懒散的姿态。

译文

这四时皆宜的竹亭,秀美的风景映衬着苍翠的长松。
宁静的环境并不需要广阔的空间,幽雅的人们享受着富贵生活。
清风拂面,吹来的是凉爽的声音,炎热的夏日也变得寒冷。
短暂的访问让人忘了归途,心里明白谢安那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赏析

《荐福寺竹亭》是一首描绘竹亭美景及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诗作。通过简洁的文字,诗人传达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竹亭四周环境清幽,与长松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心灵得以放松的氛围。同时,诗中的“吹声偏洗耳”不仅形容了环境的凉爽,更隐喻了内心的宁静和平和,使人忘却尘世的喧嚣。此外,通过提及“叔夜慵”,诗人似乎在以谢安为例,借古人之态,表达了自己对悠闲生活的态度和追求。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能触动人心,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与自然合一的美学理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