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无复故人居,寂寞闭门三日馀。
郤信袁安似有道,未知原宪定何如。
浮云极目无由卷,积藓侵阶不易除。
正赖高眠堪自遣,时时纷乱满床书。
【解析】
“连雨”句:连续三天的雨水,使得东边的书房里无人居住。“寂寞”句:独自关起门来,已经过了三天。“郤信”句:像郤信和袁安那样有道德的人,似乎也懂得这样的道理。“浮云”句:看天上的白云,却无法把它卷起来。“积藓”句:阶前长满了苔藓,难以清除。“高眠”句:因为高枕而睡,才能自我解脱。“纷乱”句:常常是书多得满床都是,又杂乱无章。
【赏析】
这是一首写读书人闭门独居的诗。首二句描写雨中的孤独,后四句则写闭门读书的苦闷。
“连雨三日东轩读书”是说作者在雨中闭门独居,读了三天的书。首句“连雨”,说明雨下了三天;次句“三日”,说明读书的时间之长。《论语·阳货》中孔子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两句诗就是对孔子说的这句话的发挥,表现了作者读书刻苦的精神。
“雨中无复故人居,寂寞闭门三日馀”的意思是说在这雨中,没有人来往,只好关门在家,一连读了三天。这两句是第一段的第一、二句,写雨中的孤独,表现了作者闭门读书的苦闷。
“郤信袁安似有道,未知原宪定何如”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像郤信、袁安这样有道德的人,似乎是懂得这个道理的。但是,我不知原宪这样的人怎么样呢?这两句诗是第二、三句,写作者读《论语》后的感慨。“郤信”、“袁安”都是东汉时的名士,“原宪”是孔子的学生。孔子曾称赞他们有道德,但原宪却总是穷困,所以孔子说他“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有道”即指他们有道德。《论语》中孔子多次称赞过他们的道德行为,但作者在这里提出疑问,究竟自己有没有他们那样高尚的道德呢?这是作者读书后的感想,也是他的一种自问,一种自答。
“浮云极目无由卷,积藓侵阶不易除”是说看着天上的浮云,却无法把它卷起来;阶前的青苔,也不容易清除。这两句是第三段的第一、二句,写的是读书人的苦闷。这两句是说,虽然读书很用功,可是却没有什么收获。因为浮云遮住了视线,看不见天;阶前有青苔,却难以清除。这两句是说读书没有用处。这是作者读了《论语》后的感慨。
“正赖高眠堪自遣,时时纷乱满床书”意思是说:幸亏可以高枕而卧,才可以自我解脱;然而时时要被纷乱的书籍所困扰,使满床都是书而无法清理。这两句是第四段的第一、二句,是说读书人的烦恼。这两句是说,虽然读书很用功,可是却没有什么收获。因为读书太多了,反而感到烦恼。这两句是说,尽管读书很用功,却没有得到什么益处。这是作者读了《论语》后的感慨。
【答案】
连雨三日东轩读书
雨中无复故人居,寂寞闭门三日馀。
郤信袁安似有道,未知原宪定何如。
浮云极目无由卷,积藓侵阶不易除。
正赖高眠堪自遣,时时纷乱满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