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子佯狂不自疑,汉庭籍甚莫言非。
放歌金马居常醉,穷老沧洲不更归。
浮世功名均梦寐,平生翰墨独光辉。
壁间数字龙蛇动,神物通神亦恐飞。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首先,理解内容是基础;其次,把握意境是关键;再次,体会情感是难点;最后,赏析语言是目的。
“同邻几伯镇观秘阁壁上苏子美草书”:与邻居的兄弟一起在观秘阁壁上欣赏苏子美的草书。观秘阁壁指的是张旭的草书作品。
“苏子佯狂不自疑,汉庭籍甚莫言非”:苏武假装发疯,一点也不感到怀疑,汉朝朝廷很器重他(或:苏子真有才情,无人能比),人们说他不是真的疯而是故意装疯的。
“放歌金马居常醉,穷老沧洲不更归”:常常在金马门饮酒高歌,穷困潦倒的时候还经常醉酒,到晚年隐居在沧洲,也就不再回到朝廷了。
“浮世功名均梦寐,平生翰墨独光辉”:世人追求的功名利禄就像梦幻一般,而我的书法却能够独自照耀千古。
“壁间数字龙蛇动,神物通神亦恐飞”:壁间的文字仿佛有龙蛇飞舞般的气势,这等神迹恐怕也会飞上天吧。
【答案】
①首句中的“同”,即和,与,介词。
②第二句中的“籍”,籍贯,家谱。
③第三句中的“莫”,语气副词,怎么、哪里;疑问代词,谁,什么。
④第四句中的“沧”,水名。⑤第五句中的“翰”,书信。
【赏析】
全诗通过描写张旭的书法,表现了他的豪放洒脱的个性和超尘拔俗的人格魅力。(一)第一句“同邻几伯镇观秘阁壁上苏子美草书”。张旭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与张九龄、张怀瓘并称为“大 三 张”。他的书法风格奔放豪迈,人称“张颠”。这首诗就是写张旭观其好友苏子美的草书后的感受。
(二)第二句“苏子佯狂不自疑”,苏子美字季凌,唐朝天宝年间进士,曾任太常博士。他好学不倦,博古通今。他为人狂放不羁,不拘小节。这里说他假装疯癫,毫不怀疑地欣赏友人的草书,可见他对朋友的敬重和对艺术的热情。
(三)第三句“汉庭籍甚莫言非”。“汉庭”指汉代宫廷,“籍甚”意为声名显赫,这里借指苏子美的书法名扬天下。作者说他名声之大,以至于人们不说他是假的,而是说他不是真的疯了。
(四)第四句“放歌金马居常醉,穷老沧洲不更归”。“金马门”为长安城门之一,汉代时皇帝曾于金马门外置酒宴客,所以称之。这句意思是:他在金马门旁经常高歌畅饮,穷困潦倒的时候也不离开故乡。这两句既赞美了苏子美狂放不羁的性格,又赞颂了他豁达的人生态度,表达了作者对他深厚的友谊和崇高的敬仰之情。
(五)第五句“浮世功名均梦寐,平生翰墨独光辉”。这句话的意思是:世上的功名利禄如同梦幻一般,而我的书法却能够独自照耀千古。诗人以“浮世功名”比喻世间的功名利禄,以“翰墨”比喻自己的书法作品,表明自己虽然一生坎坷波折,但却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志向,依然坚持自己的追求和理想。
(六)第六句“壁间数字龙蛇动,神物通神亦恐飞”。“壁间数字”指墙壁上的字画,“龙蛇”喻指文字。这两句是说:壁上的字画似乎有龙蛇在飞舞,这种神妙的境界恐怕会飞上天吧。
(七)最后一句“赏析”,整首诗通过对张旭观其好友苏子美的草书后的感受的描写,展现了张旭豪放不羁、豁达乐观的个性以及他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深深敬意和赞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