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流婉转树蒙茏,复阁虚廊小径通。
下马解鞍一长啸,便疑身已出尘中。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应通读全诗,从内容和语言两方面进行分析,然后着重考察诗歌的语言及技巧,同时要联系作品的主题,分析作品的手法特点。本题要求考生对这首诗逐句进行解释,并分析其含义及效果。

“溪流婉转树蒙茏”,写诗人在安福院所见。溪水细长曲折,树木苍翠葱郁,给人以幽深的感觉。这里描写了安福院周围的自然景色,营造了一种幽深静谧的环境,为下文作铺垫。

“复阁虚廊小径通。”写诗人进入安福院后所看到的景象。阁高廊空,小路蜿蜒曲折,给人一种宁静祥和之感。这里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通过写人行的小径直通复阁,突出其幽静的氛围,为下文作铺垫。

“下马解鞍一长啸,便疑身已出尘中。”写诗人骑马来到院内的情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诗人放下缰绳,摘下马匹头上的笼头,放声长啸,发出的声音如同神仙一般悠扬。听到这声音后,自己仿佛已经脱离尘世,飞升到仙山仙境。这里运用了想象、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赏析:

这首五绝描写了游历安福院时所见所感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全诗描绘了安福院周围幽深的自然环境以及闲适的生活情景,营造出一种幽清宁静的气氛,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间,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喜悦。

首句“溪流婉转树蒙茏”,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了溪水流动的状态,给人以柔美、柔和之感,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接着,“复阁虚廊小径通”,描绘了安福院的建筑结构,展现了其建筑风格的独特之处,为接下来的描绘奠定了基础。

次句“下马解鞍一长啸”中,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动作和心理活动,展现了其内心的愉悦与自由。最后一句“便疑身已出尘中”,则更加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情感,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超脱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自在,是一首富有哲理和审美价值的优秀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