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红暗紫竞芬菲,送尽东风不自知。
占得馀香慰愁眼,百芳无得似荼蘼。

【注释】

荼蘼:即木槿。古代诗文中多以花事暗喻世事,荼蘼是花中之隐语。“占得馀香慰愁眼”意谓:我独占了它的香气来慰藉我的愁苦的双眼。百芳:百花。无得:不能得到。

【赏析】

这首诗是咏木槿花的诗,作者借咏物寄慨抒怀,抒发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和对人生命运的悲叹。全诗构思巧妙,用语精警,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明红暗紫竞芬菲”,起句点明所咏之物为木槿。开首两句写木槿盛开时节,红紫交映,竞放清香,一派繁荣景象,令人赏心悦目,不禁为之赞叹不已。

“送尽东风不自知”一句转折入题。此花虽美,但终不免被春光送尽,落得个自生自灭、任人宰割的结局。诗人对此颇不以为然,他以“不自知”三字出之,表明自己对这种结局早已看穿,并不以为意。

第三句进一步写木槿的命运,“占得馀香慰愁眼”一语道破天机。原来诗人在看到这株木槿凋零之后,便感到十分寂寞无聊,于是只好以它那残留在枝头的芳香来安慰自己的孤独寂寞之情。这一层用意十分曲折,诗人表面上是在写自己因木槿凋零而感到寂寞无聊,实际上却是在借木槿的凋零来抒发自己对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自己人生境遇的哀伤。这样,就使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意境更为深远。

最后两句“百芳无得似荼蘼”,则将笔锋转向了百花百草。“百芳”指各种花草树木,而“无得”则是“无法获得”,“无得”与前面所说的“不知”相互呼应,构成一个意思上的循环往复,更加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无得”一词还含有一种讽刺意味,意思是说百花百草虽然各具特色,但都无法获得像木槿那样的余香,来慰藉自己孤独寂寞的心魂,这就更加突出了木槿的可贵之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此的赞美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结构紧凑,寓意深刻。诗人以咏物抒情的形式,巧妙地表现了自己的身世之感,使人读后回味无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