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

《吉祥寺赏牡丹》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作者与杭州百姓共襄盛举的欢乐场景,以及在花下酒醉后被路人扶路的情景。下面是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1. 人老簪花不自羞
  • 人老:诗人在这里用“人老”形容自己虽然年岁已高却依然保持着年轻的心态。
  • 簪花:指在头顶插花,是古代的一种装饰习俗,象征着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 不自羞:意为没有感到羞愧,表现出诗人对自我形象的自信。
  1. 花应羞上老人头
  • 花应羞:花儿仿佛因为害羞而不敢与老人的头相触。
  • 头上:特指老人的发髻部位。
  • 这句话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花朵以情感,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
  1. 醉归扶路人应笑
  • 醉归:描述诗人饮酒后返回的情形。
  • 扶路人:帮助行走的路人。
  • 应笑:路人看到诗人的状态可能会觉得有趣或好笑。
  1. 十里珠帘半上钩
  • 十里:形容路程很远,这里可能指的是从吉祥寺到诗人住所的距离。
  • 珠帘:珍珠缀成的帘子,常用来比喻美丽的景象。
  • 上钩:此处比喻珠帘完全卷起来,形容景色非常壮观。
  • 这句诗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展现了诗人眼中的盛世繁华。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北宋时期社会风貌,还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态度。通过对诗句的逐句解析和注释,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成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