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巢凤不至,竭泽龙不游。
贤者有所归,得非龙凤俦。
周公下白屋,圣德被九州。
赵禹谢宾客,汉朝以为优。
浇淳不相袭,用舍何其缪。
苟循一身利,不为万姓谋。
哀彼杖杜诗,死生遗道周。
杂诗二十二首·其十二:“毁巢凤不至,竭泽龙不游。贤者有所归,得非龙凤俦。” 出自刘敞的《杂诗二十二首》是一组咏怀诗,多叹息旅途行役之苦,咏家贫年衰及力图自勉之意,表现了作者归隐后有志难酬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此诗的开篇“毁巢凤不至,竭泽龙不游”寓意着凤凰因筑巢于毁坏之处而不来,而龙因为被涸泽所困而不游。这既形象地比喻了贤能之人往往选择隐居,不愿出仕;同时也暗指了贤能之人最终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宿。接着诗人以“周公下白屋,圣德被九州”为证,周公虽出身低微却终成伟业,其德行普照大地。这种对比突出了贤者自有其归处,不必拘泥于出身高低。赵禹谢宾客,汉朝以为优,则反映了古代对于廉洁奉公者的赞誉和尊重。最后两句“苟循一身利,不为万姓谋”则是说如果只是追求个人的私利,那么就不会顾及天下百姓的利益。
此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丰富的典故和深刻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贤能之士归宿的感慨以及对道德操守的重视。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赞颂,诗人强调了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在政治生活中应该秉持的道德原则。同时,此诗也体现了刘敞对古代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
通过对《杂诗二十二首·其十二》的逐句解读,不仅能感受到诗人深沉的情感和独到的见解,还能够领略到古代文人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此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