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桐深灶下,埋剑古狱间。
怨声动旁人,愤气凌彼天。
当时颇见旌,后世称为贤。
自古闻知音,此事或偶然。
翻译:
在灶下烧饭的柴火声,埋剑在古老的监狱之间。
怨声惊动了旁人,愤怒之气升向天空。
当时他受到人们的赞誉,后世人称他是贤人。
自古以来就有许多知音,这件事或许只是偶然。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杂诗,诗人通过描绘古代一位贤人的生平事迹,表达出对知音难遇的感慨和对社会现象的讽刺。下面是逐句的解读和赏析。
第一句: “爨桐深灶下”
- 注释:“爨”意为“燃烧”,“桐”指的是木头或者树木,这里可能指一种木材;“深灶下”表示在深暗的环境中做饭时所发出的声响。
- 赏析: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一个场景,即在深灶下焚烧木材时发出的声音。这种声音通常很响,容易引起注意。
第二句: “埋剑古狱间”
- 注释:“埋剑”指埋藏兵器,这里特指一把剑;“古狱间”指古老的牢房中。
- 赏析:这句诗描述了这位贤人曾经被囚禁的经历。在古代社会,因为政治原因或私人恩怨等原因,一些人可能会被关押在狱中。
第三句: “怨声动旁人”
- 注释:“怨声”指的是不满或抱怨的声音;“动旁人”意思是这些声音足以让周围的人感到不安。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这位贤人在遭受冤屈时所发出的怨愤之音,足以影响到周围人的情绪。
第四句: “愤气凌彼天”
- 注释:“愤气”指的是因愤怒而产生的情绪;“凌彼天”表示这些愤怒之情足以冲上天空。
- 赏析:这里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这位贤人的愤慨之情是多么强烈,以至于能够冲天而起。
第五句: “当时颇见旌”
- 注释:“旌”指的是旗子,这里可能指表彰或者荣耀的象征。
- 赏析:这句诗意味着在当时,这位贤人受到了表彰和赞誉,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尊敬。
第六句: “后世称为贤”
- 注释:这句诗表明尽管这位贤人已经去世,但他的事迹仍然被后人传颂,成为了贤人的代名词。
-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人们对这位贤人的敬仰之情,即使他已经不在人世,他的精神和事迹依然激励着后人。
第七句: “自古闻知音”
- 注释:“知音”指的是理解和欣赏音乐的人;这里的“闻”可以理解为“听到”。
- 赏析:这句诗强调了历史上有很多能理解和欣赏这位贤人的人。
第八句: “此事或偶然”
- 注释:“偶然”在这里指的是不是必然发生的事情,有运气成分。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对于这位贤人的遭遇是否必然存在疑问,也许是由于某种偶然因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整首诗通过对这位贤人的生平事迹进行描写,展现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以及个人遭遇的不幸。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世事无常、人生多变的感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