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骛圣不足,治安愚有馀。
愿言从物役,即事实燕居。
清切掖垣峻,深沉云阁虚。
食有万钱膳,架多四部书。
低头悟素餐,游日惭古初。
非吏复非隐,人言定何如。
平生山林尚,自与功名疏。
何为出不反,视此岁月徂。
秋风陨高林,蟋蟀鸣阶除。
行矣浮扁舟,季鹰不欺余。
【注释】西阁:指唐玄宗的西宫。六月二十六日:诗人于开元二十四年(736)至二十七年(741),在秘书省校书郎任上,因事谪官岭南时作此诗。驰骛(wù):奔走追求。圣:指唐玄宗。不足:不满足。治安:天下大治。愚:愚昧的人。物役:指世俗的名利。即:就是。事实:实际。燕居:闲居。掖垣:宫中之墙,指内廷。峻:高峻。云阁:指中书省,是唐玄宗所建。食万钱:指月俸六百余石。四部:指《易》、《书》、《诗》、《礼》。素餐:白吃饭。游日:过日,指虚度时光。惭古初:惭愧于古人。非吏复非隐:既非官吏又非隐士。何为(wèi):为什么。出不反:出仕后不再返回。季鹰:晋人张翰,字季鹰。浮扁舟:乘小舟顺江而下。季鹰不欺余:比喻自己不愧于心。
【译文】
我日夜奔波,追求的是圣明的帝王,而天下太平时,我则自得其乐,无所用心。
我本无意求取功名利禄,但迫不得已出来做官,只好随俗就事罢了。
清切的皇宫高大威严,深沉的云楼空荡无有。
月俸六百余石,家中书架多如林立。
低头想想自己,白吃饭实在惭愧,过日也实在无聊。
既不是官吏,也不是隐居者,别人怎么说好呢?
平生向往的是山林生活,如今却和功名利禄疏远了关系。
为什么出仕,又不辞劳苦地回来呢?看看日月流逝,不觉岁月已老!
秋风萧瑟,高高的树林被吹落一地;蟋蟀悲鸣,阶前台阶上草长虫生。
我乘小船行于江湖之上,想到自己不如扬雄那样逍遥快乐。
【赏析】
这首诗写于开元二十四年(736)至二十五年(737)期间,当时诗人因事贬谪为江州司马,途中经过浔阳(今江西九江)。诗人在此抒发了他对仕途进退的感慨,表达了他渴望退隐的思想。
首联“驰骛圣不足,治安愚有馀”,诗人以“圣”和“愚”相对照,表现自己对当官的厌倦之情,同时表明自己并不想与世俗争名夺利,而是想远离尘嚣,归隐山林。颔联“愿言从物役,即事实燕居”则是诗人表达自己不愿为官,只想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的愿望。颈联“清切掖垣峻,深沉云阁虚”,描绘了皇宫的高峻和宏伟,表达了诗人对宫廷生活的向往之情。
中间两联“食有万钱膳,架多四部书”,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处高位但内心空虚、无所成就的感受。尾联“非吏复非隐,人言定何如?”则是诗人对于是否应该归隐的疑问和思考。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高远,既有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又有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价值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