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波触南崖,反怒射北壁。
苍山相与排,所谓小孤石。
蟠根万仞渊,耸角百丈碧。
祠堂豁精严,行旅进粉泽。
或云妇女神,肸蚃颇有迹。
吾知定名意,似欲旌介特。
流俗失其真,传闻莫开释。
居人私其利,祸福妄损益。
竞为媢妒说,以诬聪明德。
先王秩山川,礼典有庙食。
奈何媚于灶,屈己忘正直。
吾欲为小孤,作书解行客。
复恐不见从,嗟哉世多惑。

小孤山

惊波触南崖,反怒射北壁。

苍山相与排,所谓小孤石。

蟠根万仞渊,耸角百丈碧。

祠堂豁精严,行旅进粉泽。

或云妇女神,肸蚃颇有迹。

吾知定名意,似欲旌介特。

流俗失其真,传闻莫开释。

居人私其利,祸福妄损益。

竞为媢妒说,以诬聪明德。

先王秩山川,礼典有庙食。

奈何媚于灶,屈己忘正直。

吾欲为小孤,作书解行客。

复恐不见从,嗟哉世多惑。

【注释】

惊波:浪花。

反:同“返”,返回。

苍山:青绿色的山。

蟠根万仞渊:蜿蜒的盘绕的根深入到深渊中。

祠:供奉神灵的地方。

或云:有人说。

肸蚃(xi huǐ):同“气息、气味”,指神鬼之类的存在。

定名意:确定名称的意义。

旌介特:表彰贤能的人。

媚于灶:向灶神谄媚以求福。

屈己:委屈自己,谦卑自降。

吾:我。

作书解行客:写文章来说明小孤山的道理。

复恐:又恐怕。

呜呼:叹息声词,表示悲叹。

【赏析】

《小孤山》是一首描写山水风光的七古诗。诗人在游览小孤山时,被山中美景所感动,写下了这首诗。全篇紧扣“小孤山”三字展开,将小孤山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描绘得淋漓尽致,令人回味无穷。

首联“惊波触南崖,反怒射北壁”写出了小孤山的险峻地势,使人不禁为之神往。接着以苍山相对比,突出了小孤山的独特之处,使读者对小孤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颔联“苍山相与排,所谓小孤石”进一步描绘了小孤山的雄奇壮观。这两句诗将小孤山比作一位威武不凡的英雄,让人感到小孤山的气势磅礴、英勇无畏。

颈联“蟠根万仞渊,耸角百丈碧”则更加具体地描绘了小孤山的景色。这两句诗通过对小孤山的盘根错节、巍峨耸立的形象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小孤山之中,感受到了它的雄伟壮丽。

尾联“祠堂豁精严,行旅进粉泽”则表达了人们对小孤山的敬仰之情。祠堂作为小孤山的精神象征,自然显得庄重而神圣;而行旅们前来瞻仰也为了寻求心灵的慰藉。这两句诗通过赞美小孤山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人们对小孤山的深深敬仰之情。

最后两句“或云妇女神,肸蚃颇有迹”则是对小孤山传说的一种推测和猜想。诗人认为小孤山中或许隐藏着一些神秘的力量,这些力量或许正是小孤山得以流传至今的原因所在。

整首诗通过细腻入微的描绘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成功地展现了小孤山的美丽风景和深厚文化底蕴。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方法,使小孤山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让人印象深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