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岩由帝赉,圯桥自神授。
商道粲复兴,汉基翕然构。
穷通苟有命,贫贱岂足疚。
斯道谁得闻,人方薄圭窦。
《闭门二首》是宋代诗人刘敞所作的一首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开门见山式:“傅岩由帝赉,圯桥自神授”,这两句诗以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和背景。傅岩与尧舜的关系,以及圯桥上的神授之礼,都是古代传说中的典故,象征着超凡脱俗的境界。这样的开头既简洁又富有深意,为整首诗奠定了一种神秘而庄重的风格。
对比强调法:“商道粲复兴,汉基翕然构”,在这首诗中,“商道”和“汉基”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文化和政权,前者可能代表着商业繁荣和技术进步,后者则代表着汉朝的稳定和强盛。通过对比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形态,诗人表达了对于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
借物喻人法:“穷通苟有命,贫贱岂足疚”,这句话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来隐喻人生的起伏变化。诗人认为,无论富贵还是贫贱,都是命中注定的,因此不应感到愧疚。
直抒胸臆法:“斯道谁得闻,人方薄圭窦”,这句诗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知识传播的渴望。他认为只有少数人能够真正理解并实践这个道理,而大多数人则只能从表面的知识和经验中去认识。
哲理思辨法:“是非敛外虑,文字堆四壁”,在这里,诗人通过对“是非”和“文字”的描绘,表达了对知识与智慧的追求。他认为,真正的智慧不应该被琐碎的是非所束缚,而应该在书卷和学问中寻找。
寓言象征法:“昆崙默泛览,万里在瞬息”,这句诗采用了寓言和象征的手法,将昆仑山作为知识的代表,表示其博大精深。同时,“万里在瞬息”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知识更新的迅速。
反问疑问法:“胡为逐车马,辛苦牵事役”,这句诗通过反问的语气,表达了对现代社会追逐名利、忽视学问的批评。诗人质疑人们为何要为了追求物质享受而放弃内心的追求和修养。
总结归纳法:“悠悠富贵士,此趣犹未得”,最后一句诗总结了前面的议论,表达了对于真正理解和实践道理的贵族或智者的向往。他认为,那些真正懂得生活真谛的人,才能真正获得快乐和满足。
刘敞的《闭门二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宋代诗歌的特点。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析,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还可以进一步领略到刘敞作为宋代文学大家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