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风起幽朔,白日晦光色。
仰视浮云高,苍茫天容碧。
林林愯群木,栗栗抱寒魄。
今朝识天意,欲见松与柏。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赏析语言表达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考生对诗歌的词、句、篇有充分的了解,这是基础。鉴赏诗歌的语言首先要读懂诗歌的内容,然后抓住诗歌的语言形式,体会诗歌的语言特点,最后分析作者的感情,理解诗歌的意境。本诗是一首咏物抒怀诗。诗人以“雪意”为题,写在大雪纷飞的清晨,他登上高高的山巅,远眺苍茫大地和茫茫林海。他看到:风卷残云,漫天皆白;日色暗淡,天色晦暗。他看到:林木萧瑟,草木凋零。他看到:寒气逼人,使人战栗。他看到:天意何在?他想见松柏傲雪之姿。诗人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写出了雪后大自然的变化,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答案】
译文:
凄冷的风从幽深的北方刮来,洁白的雪花覆盖了整个大地,太阳的光芒也变得昏暗起来。我仰视飘浮的白云,只见那天空湛蓝如碧玉。茂密的树林里树木摇曳不停,仿佛都在抱着寒气发抖。如今我明白了大自然的意愿,想要见到那些苍劲的松树和翠绿的柏树。
注释:① 凄风起幽朔(yù):凄凉寒冷的北风吹过幽静的边地。②白日晦光(huī):太阳没有光芒。③仰视:仰望。④林林:草木茂盛的样子。⑤竦(sǒng)然:抖动的样子。⑥抱寒魄:抱着冷气。⑦今朝:今天。⑧天意:自然之意。⑨识:明白。⑩松与柏:指松树和柏树,常绿不谢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