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长愁无端,岁晚易多感。
徘徊中庭步,相与肆遐览。
繁霜冷次骨,皎月清照胆。
幽意暂欲飞,秀色若可揽。
明夕虽复来,素华已应减。
念兹径使醉,无使我心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长信秋词五首·其四》。

夜起呼徐监簿同看月(注释:夜晚起床,呼唤徐监簿一起来欣赏月亮。)

译文:深夜起来呼唤徐监簿一起来欣赏月亮。

赏析:诗的前两句写因月光而触发的幽思。诗人在寂静中听到徐监在窗外吟哦,于是起身叫进来一起赏月。

繁霜冷次骨(注释:形容月光照射在人身上的寒冷感觉。)

译文:月光洒满全身让人感到寒气袭人。

赏析:后两句写诗人独自徘徊于庭院,仰望皎洁如练的月光,不禁产生遐想。诗人以“幽意”和“秀色”为线索,将月光照在自己身上的感觉和对美好景物的欣赏联系起来,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留恋。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寂寞。

明夕虽复来,素华已应减(注释:明天再来看,美丽的月色已经减少。)

译文:明天再来时,美丽的月色已经减少了。

赏析:最后两句写诗人因思念而产生酒醉之态。他担心自己会因为过度饮酒而变得心烦意乱,无法承受这美好的月色带来的愉悦。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依恋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的孤独与无助。

整首诗通过对月光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留恋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寂寞,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保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