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起常晏,日出扉未启。
深巷闻传呼,儿童怪旌棨。
知是汉中守,访旧来至此。
适我平生怀,趋迎愿少止。
结交许忘年,并坐每抗礼。
语罢当远行,眷然色不喜。
君惟二千石,我徒一男子。
贫贱宜轻肥,反如不能已。
善化迟期月,壮心隘万里。
侧闻报政速,永观凌风起。
宁复悲东山,滔滔历年祀。

【注】李绵州:即李德裕,唐武宗时宰相。汉中守:指任汉中太守的李德裕。

李德裕在长安任职期间,因得罪宦官刘文彩而被贬至崖州,途经绵州(今四川绵阳)时,与当地的名士王播相会。王播曾为翰林学士,对李德裕颇有了解和敬重。两人相见甚欢,李德裕感叹自己被贬离京,感慨颇多。于是写下了这首《李绵州访别》诗,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译文:
天寒日出未启门,深巷传来传呼声。
儿童奇怪旌旗动,知道是汉中太守到。
平生怀想在此聚,急忙出来迎接他。
结交朋友忘年龄,并坐抗礼谈笑开。
话罢离去心不乐,眷恋之色难自持。
君位二千石高位,我仅一男子微贱。
贫贱宜轻肥肥体,反如不能已。
善化延月期尚早,壮志满怀欲飞腾。
侧闻报政速成功,永观凌风显威名。
宁复悲东山旧事,滔滔岁月年祀长。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李德裕在绵州与友人相聚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入微的描绘,展现了李德裕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全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让人回味无穷。

诗中“天寒日出未启门,深巷传来传呼声。”描写了李德裕早晨还未开门就被叫醒的情景。这种突如其来的呼唤,既表现了友人的急切心情,也暗示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接着,诗人又通过“儿童奇怪旌旗动”等细节描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突然的惊喜和兴奋。

诗中的“知是汉中守,访旧来至此。”表达了李德裕得知自己即将拜访友人的消息后的喜悦和期待。这里的“汉中太守”,不仅是对友人的一种尊称,更是对朋友的深情厚意的表达。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激动和不安。

在“适我平生怀,趋迎愿少止。”这句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与友人相聚的喜悦和感激之情。这里的“平生怀”,既指与友人的友情,也暗指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而“趋迎愿少止”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次相聚的珍惜和不舍。

在“语罢当远行,眷然色不喜。”这句中,诗人表达了离别前的依依不舍。这里的“眷然色不喜”,既表现了对即将离别的不舍,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

最后一句“君惟二千石高位,我徒一男子微贱。”则是诗人对友情的赞美和感慨。这里的“二千石”指的是李德裕当时的官职,而“一男子”则是对自己微贱身份的自嘲。诗人通过对这两种身份的对比,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感慨。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友情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它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才情和修养,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文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