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行何匆忽,百里不一息。
南征有期会,相观各努力。
三年戍西荒,虮虱生金革。
归来席未暖,羽檄何奔迫。
行行当逾岭,五月逼炎赫。
尚有筋骨存,所虞生死隔。
山林如惔焚,溪水沸湍激。
自古皆有言,一夫万人敌。
蝮蛇长相逐,虎豹不可格。
主将贪功名,谋臣贵恩泽。
奈何轻人命,弃置曾不惜。
探汤入其中,未半死已积。
苍生亦齐民,不必皆盗贼。
贤主尚扇暍,仲春犹掩骼。
一身不自爱,所惧失为国。
尧舜有旧书,庙堂为法则。
《南伐诗》原文与译文
诗句
- 兵行何匆忽,百里不一息。
- 南征有期会,相观各努力。
- 三年戍西荒,虮虱生金革。
- 归来席未暖,羽檄何奔迫。
- 行行当逾岭,五月逼炎赫。
- 尚有筋骨存,所虞生死隔。
- 山林如惔焚,溪水沸湍激。
- 自古皆有言,一夫万人敌。
- 蝮蛇长相逐,虎豹不可格。
- 主将贪功名,谋臣贵恩泽。
- 奈何轻人命,弃置曾不惜。
- 探汤入其中,未半死已积。
- 苍生亦齐民,不必皆盗贼。
- 贤主尚扇暍,仲春犹掩骼。
- 一身不自爱,所惧失为国。
- 尧舜有旧书,庙堂为法则。
注释与赏析
这首诗是宋朝诗人刘敞的作品,通过描述南方的军事行动和人民生活的艰苦,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的不满以及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诗中多次提及“急急”、“匆匆”、“奔迫”,反映了行军途中的紧张和匆忙,同时强调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死亡威胁。
创作背景
刘敞生活在北宋时期,当时国家正经历着内忧外患,军事压力巨大。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他随军出征南方期间,通过对战争的描述,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关键词解析
- 急匆忽:形容军队行军迅速,毫不停歇。
- 西荒:指代战场所在地,暗示战争的激烈和残酷。
- 虮虱生金革:形容战争带来的痛苦和死亡,金革是金属制成的甲胄。
- 仲春犹掩骼:仲春指的是春天,掩骼是指掩埋尸体,这里用来比喻战乱导致的无辜牺牲。
- 苍生:普通百姓或平民。
此诗不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性,还体现了诗人对人民苦难的深刻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它以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传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人民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