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井底泉,激轮乍飞流。
潺湲入庭户,宛转如奔虬。
主人三署郎,持节西南州。
弃之卧故里,富贵安足留。
郤扫长闭门,赢馀非所求。
客来坐林下,樽酒相献酬。
未尝语朝市,馀事良悠悠。
乃知独往意,不必山林幽。
衣冠多隽才,继踵公与侯。
谁能悬其车,五十未白头。
嗟嗟贤大夫,此风可镇浮。
为问三辅间,何如马少游。
【注释】
百尺井底泉:百尺深的井中涌出的泉水。
激轮乍飞流:水轮在井底被激起来,突然喷涌而出。
潺湲(chuān yuán)入庭户:潺湲,水流缓慢的样子。庭户,指庭院门户。
宛转如奔虬(qiú):弯曲盘旋如同龙一样。
主人三署郎:主人,指诗人自己。三署郎,汉代的官名,泛指官员。
持节西南州:拿着符节到西南地区去。持节,古代使者出使所带的一种凭证。
弃之卧故里:抛弃官职,回到家乡。
富贵安足留:富贵荣华哪里值得留恋?
郤(xì)扫长闭门:郤扫,闭门谢客的样子。郤,同“隙”,门缝。
赢馀非所求:赢馀,余裕的意思,指多余的财富。不是所求。
坐林下:坐在树荫下。
樽酒相献酬:摆上酒杯互相敬酒。
未尝语朝市:未曾谈论朝廷和市场上的事务。
馀事良悠悠:其他的闲散的事真悠闲。
独往意:独自前往的心情。
衣冠多隽才:衣冠,指读书人。隽才,才智出众的人。
继踵公与侯:接连不断地出现公卿和诸侯一类的人物。踵,脚后跟,表示连续不断。
悬其车:挂起他的车子,指显贵。
五十未白头:五十岁了头发还没有变白。白头,指老年白发。
嗟嗟贤大夫,此风可镇浮:贤大夫,即贤能的士大夫。此风,指清廉为政的风气。可镇,可以镇压。
为问三辅间:为问,请问。三辅,指京畿地区三个重要区域:京兆、左冯翊和右扶风。马少游,指汉朝人马融,字季长,有才学,为人清正。
【赏析】
这首诗写隐居者的心境,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热爱山林、追求自由生活的思想情趣。全诗八句,前六句为第一部分,主要写隐居者的心境;后两句为第二部分,主要写隐居者的行为。
首句中的“泉”字用得极为贴切,既写出了井水的清澈,又表现出了诗人对这种清白生活的向往。次句以“激”字写出水轮激于井底的轰鸣,表现了水轮的强劲有力。第三句以“潺湲”(水缓缓流动的声音)写出泉水声声入庭户,表现出泉水流动的悠扬。第四句用“宛转”二字形容泉水曲折蜿蜒地流向庭院,表现出泉水的柔美。第五句是全诗的关键,诗人通过“卧故里”、“富贵安足留”等词组,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厌倦的态度。第六句“弃之”二字表明他决心放弃官场生活,回归自然的生活。第七句写他回到家乡后,过着清闲自在的生活。第八句“乃知独往意”,表明他已经达到了心无杂念的境界。第九句“不必山林幽”,表明他也不需要什么山林幽静之地来修炼自己。第十句“衣冠多隽才”,表明他身边有许多有才华的人。最后两句写他过着简朴的生活,并不以此为满足。他的朋友来访时,他会拿出酒杯相互敬酒,一起度过愉快的时光。但他并不谈论朝廷上的事务,只是过些清闲的日子。最后一句“独往意”,表明他追求的是一种独自行走的意境。第十一句“不必山林幽”,表明他并不需要山林来修炼自己。第十二句“衣冠多隽才”,进一步说明他身边人才济济。最后一联“为问三辅间,何如马少游”,表明他向朋友们请教,比较一下自己在隐居生活中是否比马少游更加优秀。这两句是诗人的自问自答,也表明了他的自信和自豪。全诗通过对隐者生活的描述,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和追求自由生活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