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鸟何所托,高栖众林端。
风巢雏鷇危,露叶毛羽寒。
半夜吐明月,惊鸣递嚣欢。
迎光怪焚巢,顾影疑飞丸。
何为贪择木,通夕不自安。
乘高非尔谋,宜下易所观。
不见丹穴凤,深居全彩翰。

【赏析】

此诗描写幽鸟栖宿于林端,半夜月出时又发出惊鸣,其状貌特征及行为习性。首联写幽鸟栖息之所。颔联写幽鸟的体态与生活环境。颈联写幽鸟在夜间的生活习性。尾联抒发幽鸟的悲愁之情。全诗借物抒情,情寓景中。

“惊禽”是本篇的题目,意谓幽鸟在林端高栖而夜半发声。幽鸟即深山中的小鸟或山间之禽。幽鸟所栖之处为“众木”,即许多树,也指山林、林端。诗人把幽鸟比喻成人,赋予它人的品格,以表现其孤傲不群。

“风巢雏鷇危”,写幽鸟在树上筑巢,雏鷇在巢中受惊,因而“危”。这是写幽鸟的体态与生活环境。这里“危”字用得极准确,因为“危”字既写出了雏鷇受惊的状态,又表现出其所处的危险境地——巢被风吹,随时都可能坠落。“露叶毛羽寒”,写幽鸟在晨间受寒。这里的“寒”字同样用得十分恰当,不但表明了时间,更暗示了幽鸟所处的环境——清晨,霜露未干,寒气逼人,使幽鸟感到寒冷。

“半夜吐明月,惊鸣递嚣欢。”写幽鸟在半夜时分发出鸣声,声音传遍四野,令人心旷神怡。这里诗人运用拟人手法,把幽鸟的鸣叫拟人化,使之具有情感和人格,使人觉得幽鸟仿佛能说话一样,其鸣叫声充满了热情和欢乐。

“迎光怪焚巢,顾影疑飞丸。”写幽鸟发现有人后,惊恐万分,连忙逃窜,如同被人追赶一样。这里的“迎光”和“顾影”都是形容幽鸟看到光亮时的情景:一是看到月光,一是看到火光。“怪焚巢”和“疑飞丸”则分别描绘幽鸟惊慌失措时的两种不同心态:一种是怀疑自己被火烧死,另一种则是怀疑自己被射死。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幽鸟的惊恐之情。

“何为贪择木,通夕不自安。”写幽鸟为何要在树林深处选择一处树木来栖息。这里的“何为”二字,既表明了幽鸟选择栖息处的原因,又表现了诗人对此的疑问和不解之情。“不自安”三字则表达了诗人对幽鸟选择栖息处的担忧之情。

“乘高非尔谋,宜下易所观。”写诗人认为幽鸟之所以要在树林深处选择一处树木来栖息,是因为那里地势较高,视野开阔,容易观察四周的情况。这里的“非尔谋”和“宜下易所观”都是诗人的推测和判断,其中蕴含着他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尊重。

这首诗采用白描手法,通过对幽鸟生活习性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幽鸟的喜爱和同情之情。诗人通过对幽鸟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揭示了自然界生物生存的奥秘,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