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交势相营,义交气相得。
千岁若旦暮,万里犹咫尺。
昔我相闻声,但嫌未相识。
今我相同游,又恨莫相益。
同时复同道,同官又同籍。
平生重结交,然诺亦自惜。
子为太守丞,我为里中客。
虽复戒疏数,不应事形迹。
【注释】
讥谢十三:指《赠答诗》三十首中的第三首。
利交:以利益相结的交谊。
势相营:以权势相勾结。
义交:以道义为纽带的交谊。
气相得:意气相投。
旦暮:早晚,一天之间。
咫尺:比喻近在咫尺。
声:名声。
相识:认识的人。
游:交往。
恨:遗憾。
道:志趣。
同官又同籍:指做同一职务或在同一地区。
平生:一生。
然诺:诚信之言。
子:你。
太守丞:郡守和主簿。
里中客:乡里之客。
疏数:疏远,不亲密。
应事形迹:应对事物而显露出形迹。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与朋友交往的感慨。开头二句说,结交朋友要看重道义,不能只看利害关系。三、四句说明,即使朋友相隔千里万里,但只要志趣相同,也如同天天相见一般。五六句进一步写,过去我们虽然闻名,但彼此并不相识,现在却成了朋友,却又感到遗憾,觉得不能相互帮助。中间六句写友情的发展变化,从相识到成为知己,最后到共同为官,都离不开道义的支撑。七八句写朋友间应有的行为,不要因为地位不同而疏远,不要在小事上显露出形迹。结尾两句写自己的感想,认为人生在世应该重视交朋友,但交友也要讲信用,不能轻率。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对交友原则的深刻理解。语言朴实,风格沉郁,富有哲理性,是一首反映现实生活的优秀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