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心慕邹鲁,寤寐泰山杪。
慷慨念遐观,滞留想轻矫。
人寰何鼎鼎,群动困扰扰。
安知有神灵,独立万物表。
圆天似车盖,沧海称池沼。
丹梯无留迹,绝壑通过鸟。
古今更废兴,万事论莽眇。
七十二家旧,永兴耳目窅。
羡君能自力,穷览谢烦湫。
超然昔贤趣,处觉兹世少。
吐诗状奇丽,思与云缥缈。
忽如按图画,所向得了了。
悠哉仲尼意,信彼天下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读邻几泰山十二诗》。下面逐句解读:
读邻几泰山十二诗
这句诗表明了王昌龄在阅读《邻几泰山十二诗》时的心境。”读”表示阅读,”邻几”可能是作者的名字或作品的标题,”泰山十二诗”则指该作品的具体内容。宿心慕邹鲁,寤寐泰山杪。
王昌龄心中向往着像邹国和鲁国的贤士那样的理想境界,夜晚在梦中也在思考泰山的最高峰。”宿心”表示长久以来的愿望,”邹鲁”指的是古代的儒家学派所在地,”寤寐”则意味着日夜之间。慷慨念遐观,滞留想轻矫。
王昌龄渴望看到宏伟的景象,并希望能够像轻盈的燕子一样自由飞翔。”慷慨”表达他的情感激昂,”遐观”指的是远处的美景,而”轻矫”则是形容燕子飞翔时轻盈快捷的样子。人寰何鼎鼎,群动困扰扰。
王昌龄感叹世间的人们如同锅底一般忙碌喧嚣,所有的动作都在不断重复,没有停止的迹象。”人寰”是指人间,”鼎鼎”形容人们忙碌的声音如同鼎锅撞击般响亮。安知有神灵,独立万物表。
王昌龄怀疑世间真的有神灵存在,他们似乎超越了所有物质的存在,位于宇宙的中心。”独立万物表”意味着超然物外,不受万物影响。圆天似车盖,沧海称池沼。
王昌龄描绘了一个圆形的天空如同覆盖着车辆的车篷,而广阔的海域被比作水池和池塘。”圆天”和”沧海”都象征着无边无际的自然景观。丹梯无留迹,绝壑通过鸟。
这里用“丹梯”来指代高耸入云的山峰,而“绝壑”则指的是深不可测的山涧,鸟儿能够自由地飞过这些险恶的地方。古今更废兴,万事论莽眇。
王昌龄认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世事都经历了兴衰变迁,而万事万物都是渺茫难测的。”莽眇”意味着辽阔无边,难以捉摸。七十二家旧,永兴耳目窅。
这里的“七十二家”可能指的是古代的百家学说或众多的思想流派,而“永兴耳目窅”则表达了王昌龄对这些知识的追求永无止境,渴望探索更多未知的事物。羡君能自力,穷览谢烦嚣。
王昌龄羡慕那些有能力自行探索世界的人,他们不依赖外界的干扰,可以享受内心的宁静和对知识的渴望。超然昔贤趣,处觉兹世少。
王昌龄表达了自己对于古代圣贤的敬仰之情,并认为自己在这个纷扰的世界中能够保持清醒,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吐诗状奇丽,思与云缥缈。
王昌龄在创作诗歌时追求新奇和美丽,他的诗歌就像云彩一样飘逸不定。”吐诗”表示写作诗歌,”思与云缥缈”则形容他的思绪与诗意相融合,如云彩一般自由飘荡。忽如按图画,所向得了了。
王昌龄的诗歌仿佛一幅幅精心绘制的图画,每一句都充满了美感,他能够在心中轻松地描绘出这些画面。”忽如按图画”意味着诗歌中的画面栩栩如生,仿佛可以直接触摸到。悠哉仲尼意,信彼天下小。
王昌龄以孔子的谦逊态度为榜样,认为世界的广阔其实是有限的。”悠哉仲尼意”表达了他对孔子那种超越世俗的悠然自得的敬仰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王昌龄对《邻几泰山十二诗》的解读和感悟。他通过对诗句的深入解读,表达了自己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以及对知识和智慧的渴望。整首诗洋溢着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王昌龄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