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虽支离流,于道乃全人。
未尝事感豫,来者自欲亲。
时时平是非,往往动精神。
纵横及万事,慷慨惊四邻。
乃知全一身,不必山野民。
乃知忧当世,不必朝廷臣。
语默两有适,动静皆可循。
彼哉小丈夫,孰能识吾真。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的赏析。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诗句大意,然后结合题目要求,用精炼的文字进行概括,注意要抓住关键词句,同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达师”是这首诗的题目,全诗可分为四段:首段写老师虽身体残疾,但精神健旺,能通达事理;二段写老师教学生以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使学生成为有道德修养的人;三段写老师教导学生正确对待是非,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其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四段写老师对学生的关心与爱护,以及老师的高尚品德。
【答案】
①老师虽然身体残疾,却精神健旺,能够通达事理,所以学生尊敬他。②老师教学生以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使
学生成为有道德修养的人。③老师教导学生正确对待是非,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其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④老师对学
生既关心又爱护,其品德高尚。⑤作者认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不一定非得隐居山林,才能达到道德修养的境界
。⑥作者认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不一定非得在朝廷为官,才能达到道德修养的境界。⑦作者认为,一个有道德修
养的人,应该随时保持清醒头脑,分辨是非曲直;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都应该有所作为,有所作为才能有所感
动。⑧作者认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应该随时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不因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志向
。⑨作者认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应该随时关注周围的环境变化,并作出反应。⑩作者认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