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澄春波深,中有鲂与鲤。
无人收潜隐,好生得吾子。
投竿坐孤石,尽日倦未起。
既失常若惊,有逢忽然喜。
子心岂残物,子道岂娱己。
人谁辨子意,我请尽其理。
垂钓须得鲜,治国须得贤。
所以不惮勤,岂在虾鱼间。
君子爱其君,讽谕以为先。
詹何臧丈人,古事皆已然。
谁将子之术,更诵吾君前。

【注释】:

  1. 独钓南湖:独自在南湖钓鱼,表示隐居生活。
  2. 澄澄春波深:清澈的春水深不可测。
  3. 中有鲂与鲤:水中有鲤鱼和鳊鱼。
  4. 无人收潜隐:没有人能发现我在这里。
  5. 好生得吾子:我非常喜爱这孩子。
  6. 投竿坐孤石:把鱼竿放在一块孤立的石头上。
  7. 既失常若惊:已经习惯于这种平静的生活。
  8. 有逢忽然喜:遇到这种情况突然感到高兴。
  9. 子心岂残物,子道岂娱己:你的内心难道不爱惜万物吗?你的道术难道只是为自己娱乐吗?
  10. 人谁辨子意,我请尽其理:人们谁能理解你的意思?我愿意为你阐述其中的道理。
  11. 垂钓须得鲜:垂钓需要新鲜的饵料。
  12. 治国须得贤:治理国家需要贤才。
  13. 所以不惮勤:因此不怕辛苦。
  14. 岂在虾鱼间:不在于捕鱼捉虾之间。
  15. 君子爱其君,讽谕以为先:君子爱护自己的君主,用这种方式进行讽喻。
  16. 詹何臧丈人:古代的詹何赞美一位老人(丈人)的智慧。
  17. 古事皆已然:古人的事情都已经成为了事实。
  18. 谁将子之术,更诵吾君前:是谁把你的这种道理传授给我?我要把这个道理告诉给我的君主。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独自在南湖畔的垂钓生活,以及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哲理的思考。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淡泊、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君主的忠诚等多重情感。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的方式,揭示了生活中不同事物的重要性和价值观念的差异,以及人们应该如何对待生活中的各种情况。

诗中的第一句“独钓南湖”描绘了诗人独自在南湖垂钓的景象,表现了他对于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第二句“澄澄春波深”,则进一步描绘了南湖的景色,展现了湖水清澈、宁静的特点。第三句“中有鲂与鲤”,则暗示了诗人在钓获鱼类时的喜悦心情。第四句“无人收潜隐”,则表现出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透露出他内心的孤独和寂寞。第五句“好生得吾子”,则表明了诗人对自己孩子的珍视和关爱之情。第六句“投竿坐孤石”,则描绘了诗人坐在孤立的石头上垂钓的情景,展现了他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第七句“既失常若惊”,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平静生活的满足和喜悦之情。第八句“有逢忽然喜”,则暗示了诗人在遇到某种情况时突然感到高兴的心情。第九句“子心岂残物,子道岂娱己”,则表现了诗人内心对于万物的关爱和对自己道术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名利的看淡和超脱。第十句“人谁辨子意,我请尽其理”,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们无法理解自己的意思的无奈和困惑,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真理的追求和执着。第十一句“垂钓须得鲜”,则是强调了垂钓时需要新鲜饵料的重要性。第十二句“治国须得贤”,则指出了治理国家需要贤才的重要性。第十三句“所以不惮勤”,则是强调了勤奋工作的必要性。第十四句“岂在虾鱼间”,则表明了诗人对于捕鱼捉虾之间的区别和认识。第十五句“君子爱其君”,则是引用了古代的故事来表达诗人对于君主的忠诚和敬仰之情。第十六句“詹何臧丈人”,则引用了古代的故事来表达诗人对于智慧的赞美和崇敬之情。第十七句“古事皆已然”,则表明了古人的事情已经成为了事实。最后两句“谁将子之术,更诵吾君前”则表达了诗人想要将自己的想法传授给他人的愿景和决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