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丰饮酒众同醉,岁饥散糟民亦济。乃知酒酤在官为长策,上可足财下均利。
黄头稚子白发翁,哺糟相随尘土中。岂嫌身居犬彘后,还喜生值恩施丰。
翰林仙伯屈主诺,忧民之忧乐民乐。祸阶六筦不易救,惠及连城自云薄。
周公以来千百年,希世俗儒玩糟粕。排斥酒诰终莫用,感激长谣岂虚作。
恨公未为富民侯,此等区区岂所忧。
和永叔食糟民
岁丰饮酒众同醉,岁饥散糟民亦济。
乃知酒酤在官为长策,上可足财下均利。
注释:
- 岁丰饮酒众同醉:指丰收年景时,人们可以共同饮酒庆祝。
- 岁饥散糟民亦济:指在饥荒年景时,人们可以依靠散卖的糟酒维持生计。
译文:《和永叔食糟民》一诗表达了作者对于酒的深刻理解。在丰收年景时,人们可以共同饮酒庆祝;而在饥荒年景时,人们也可以依靠散卖的糟酒维持生计。这让人们认识到,酒的买卖是政府的一种重要措施,既能满足百姓的需求,又能为国家带来财富。
赏析:《和永叔食糟民》一诗通过对酒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在丰收年景时,作者通过饮酒庆祝,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在饥荒年景时,作者则通过卖糟水维持生计,反映了社会的艰辛与困难。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民生关怀,也展现了他独特的文学才华。
黄头稚子白发翁,哺糟相随尘土中。
注释:
- 黄头稚子:指年轻的孩子。
- 白发翁:指年老的老人。
译文:诗人以“黄头稚子”和“白发翁”为比喻,描绘了一幅生活艰辛、岁月沧桑的画面。年轻孩子与老人都在尘土中哺糟相随,表现出他们生活的艰难。
赏析:在《和永叔食糟民》一诗中,诗人用“黄头稚子”和“白发翁”的形象来表达他对生活的感慨。黄头稚子的纯真可爱与白发翁的沧桑经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感受到生活中的种种无奈与辛酸。同时,这种对比也使得诗歌更具深度与内涵。
岂嫌身居犬彘后,还喜生值恩施丰。
注释:
- 犬彘后:指低贱、卑劣的地位。
译文: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并不嫌弃身处低下地位,反而感到庆幸能够在贫困时期享受国家的恩惠。
赏析:《和永叔食糟民》一诗中,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境遇与他人的不同之处,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豁达与乐观。他并不嫌弃自己身处低下地位,反而感到庆幸能够在贫困时期享受国家的恩惠。这种心态反映出诗人对国家与民生的深切关怀以及他的高尚情操。
翰林仙伯屈主诺,忧民之忧乐民乐。
注释:
- 翰林仙伯:指翰林学士等高位文人。
- 屈主诺:表示愿意承担责任。
译文: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愿意承担起责任,关心人民的疾苦,为他们的快乐而快乐。
赏析:在《和永叔食糟民》一诗中,诗人通过强调自己愿意承担起责任,表达了他对民众的深深关爱和责任感。这种关爱与责任感不仅体现在他个人的行为上,也体现在他对国家与民生的深切关怀之中。他的这种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祸阶六筦不易救,惠及连城自云薄。
注释:
- 六筦:指盐铁茶酒等官营事业。
译文:指出这些官营事业所带来的灾难难以解救,但它们的益处却能惠及整个城市。
赏析:《和永叔食糟民》一诗中,诗人用“六筦”来比喻那些官营事业所带来的问题。他认为这些问题虽然难以解决,但它们的益处却能惠及整个城市。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于民生问题的深刻思考与独特见解。
周公以来千百年,希世俗儒玩糟粕。
注释:
- 希世:追求名利。
译文:从周公时代开始到现在有千百年了,追求名利的世俗儒士们玩弄着糟粕的东西。
赏析:在《和永叔食糟民》一诗中,诗人用“希世”来批评那些追求名利的世俗儒士们。他认为这些人只懂得玩弄糟粕的东西,而不去关心民众的生活。这种态度反映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与批评。
排斥酒诰终莫用,感激长谣岂虚作。
注释:
- 酒诰:指《酒诰》,古代关于饮酒的禁令或戒令。
译文:尽管有人排斥酒的作用,但仍然有人感激并创作了长篇的歌谣。
赏析:《和永叔食糟民》一诗中,诗人用“酒诰”来表达他对酒的珍视与重视。他认为即使有人排斥酒的作用,但仍然有人感激并创作了长篇的歌谣。这种态度展示了诗人对于酒文化的热爱与尊重。
恨公未为富民侯,此等区区岂所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