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真之后千馀年,人物寥落无几传。圣俞晚出江海壖,眉目自觉真神仙。
气如阳秋和以妍,文若河汉清且渊。大钧匠物岂强镌,飞黄绝尘宁俟鞭。
名为实宾道所捐,才与时逆行苦邅。起草建礼衰可怜,掌教国子寒无毡。
谁不富贵君重迁,谁不耄期君疾蹎。长松摧壑芝焚烟,谁其尸之当问天。
遗草大小三千篇,白玉落落珠联联。此自可敌当世权,物莫两大犹信然。
我家江南再世前,与君通家情有连。见君总角今华颠,于我莫逆好已偏。
今也已矣嗟绝弦,泪如翻波正沦涟。翰林文章日月悬,凿石铭德埋九泉。
上书立后禄绍先,分宅恤穷祭有田。呜呼岂非天下贤。
义不背死而苟焉,念子可以无悁悁。
我们需要逐句翻译这首诗:
- 同永叔哭圣俞(我和永叔一同为圣俞送葬)
- 子真之后千馀年,人物寥落无几传。圣俞晚出江海壖,眉目自觉真神仙。(子真是古代的圣人,他的后代已经过了千年;在江海之滨,圣俞晚年才崭露头角,他的眉目之间透露出真正的仙气)
- 气如阳秋和以妍,文若河汉清且渊。(他的气度像秋天一样温和,文采则宛如银河般清澈深远)
- 大钧匠物岂强镌,飞黄绝尘宁俟鞭。(他就像一位伟大的雕塑家,不会强迫自己雕刻出作品,而是让时间自然雕琢,无需他人鞭策)
- 名为实宾道所捐,才与时逆行苦邅。(他的名声虽然响亮,但他的行为却与世俗相反,这让他陷入了困境)
- 起草建礼衰可怜,掌教国子寒无毡。(他为建立礼仪制度而努力,但这种努力却让他显得有些凄凉,因为他执掌教权,但却无法给予学生温暖)
- 谁不富贵君重迁,谁不耄期君疾蹎。(没有人不追求富贵和权势,也没有人不希望长寿,但圣俞却总是被贬谪,甚至生病)
- 长松摧壑芝焚烟,谁其尸之当问天。(他如同一棵高大的松树,被砍倒后变成了山沟;如同灵芝被焚烧,烟雾弥漫)
- 遗草大小三千篇,白玉落落珠联联。(他留下了大量的著作,其中不乏珍贵的文章)
- 此自可敌当世权,物莫两大犹信然。(这些作品足以对抗当时的权威,即使有再多的珍宝也无法与之相比)
- 我家江南再世前,与君通家情有连。(我在江南生活了一代又一代,与你的家族有着深厚的渊源)
- 见君总角今华颠,于我莫逆好已偏。(你曾经还是一个孩子,现在已经到了满头白发的年纪,而我对你的喜爱却始终无法改变)
- 今也已矣嗟绝弦,泪如翻波正沦涟。(现在已经无法挽留你了,泪水如同翻涌的波浪,正在我心中沉沦)
- 翰林文章日月悬,凿石铭德埋九泉。(你的诗文如同日月悬挂在翰林院中,你的精神品质将被永远铭记)
- 上书立后禄绍先,分宅恤穷祭有田。(你曾上奏请求立后位,并分赠宅地给贫穷的人祭祀田地)
- 呜呼岂非天下贤。(唉!这难道不是天下的贤者吗?)
- 义不背死而苟焉,念子可以无悁悁。(你坚持正义,从不违背自己的良心,这样让我思念你的心情可以平静下来)
我们将逐句翻译后的诗句和注释进行展示,并附上赏析:
- 同永叔哭圣俞(我和永叔一同为圣俞送葬)
- 这句表达了作者和永叔一起为圣俞送葬的情景。”同”字体现了作者与永叔之间的亲密关系,他们共同参与了一个重大的事件——为圣俞送葬,这个事件对于作者来说意义非凡。”哭”字则直接反映了他们的情感状态,即他们在为圣俞送行的过程中,充满了悲伤和不舍的情绪。
- 子真之后千馀年,人物寥落无几传。圣俞晚出江海壖,眉目自觉真神仙。(子真是古代的圣人,他的后代已经过了千年;在江海之滨,圣俞晚年才崭露头角,他的眉目之间透露出真正的仙气)
- “子真”指的是孔子的弟子颜回,是儒家学派中著名的圣人之一。”千馀年”则暗示了颜回距今已有很长时间的历史。”人物寥落无几传”则表达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颜回的后代变得稀少。”眉目自觉真神仙”则描述了圣俞晚年的形象,他的眉宇间透露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仿佛真的达到了神仙的境地。
- 气如阳秋和以妍,文若河汉清且渊。(他的气度像秋天一样温和,文采则宛如银河般清澈深远)
- 这里的“阳秋”指的是《春秋》一类的史书,“和以妍”意味着他的文风既温柔又优美。“文若河汉清且渊”则形容他的文笔如同银河般清澈深邃。这句话描绘了圣俞在文采方面的卓越才华,他的文风既温柔又优美,而且文笔深邃。
- 大钧匠物岂强镌,飞黄绝尘宁俟鞭。(他就像一位伟大的雕塑家,不会强迫自己雕刻出作品,而是让时间自然雕琢,无需他人鞭策)
- “大钧”是指大力的锤子,“匠物”指的是工匠制作的物品或艺术品。“飞黄绝尘”则形容马儿奔跑的速度极快。这句话表达了圣俞在创作过程中的态度,他不是强迫自己去雕刻出作品,而是让作品随着时间的流逝自然成长,不需要他人的鞭策。
- 名为实宾道所捐,才与时逆行苦邅。(他的名声虽然响亮,但他的行为却与世俗相反,这让他陷入了困境)
- “实宾”指的是真实的宾客、朋友等关系。“道所捐”则表示为了追求理想或者信念而放弃了某些世俗的利益。“才与时逆行”则意味着他的才华与社会现实相悖,因此他陷入了困境。这句话表达了圣俞在追求理想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 起草建礼衰可怜,掌教国子寒无毡。(他为建立礼仪制度而努力,但这种努力却让他显得有些凄凉,因为他执掌教权,但却无法给予学生温暖)
- “起草建礼”指的是制定和建立礼仪制度的工作。“衰可怜”则表达了这项工作的艰辛和无奈。“掌教国子”是指执掌国子监的教育工作。“寒无毡”则形容他在教育工作中的孤独和无助。这句话描绘了圣俞在为建立礼仪制度而努力时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 谁不富贵君重迁,谁不耄期君疾蹎。(没有人不追求富贵和权势,也没有人不希望长寿,但圣俞却总是被贬谪,甚至生病)
- “富贵”指的是财富和地位。“君重迁”表示圣俞因追求富贵而被贬职。“耄期”指的是老年人。“疾蹎”则形容圣俞身体不佳,经常生病。这句话表达了圣俞在追求富贵和权势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 长松摧壑芝焚烟,谁其尸之当问天。(他如同一棵高大的松树,被砍倒后变成了山沟;如同灵芝被焚烧,烟雾弥漫)
- “长松摧壑”描绘了圣俞高大挺拔的形象,如同一棵被砍倒的松树,象征着他曾经的辉煌。“芝焚烟”则形容圣俞的生命如同燃烧的灵芝,烟雾弥漫,象征着他生命的短暂和消逝。这句话表达了圣俞生命历程中的起伏和变迁。
- 遗草大小三千篇,白玉落落珠联联。(他留下了大量的著作,其中不乏珍贵的文章)
- “遗草”指的是遗留下来的草稿、作品等。“白玉”则形容作品的珍贵和纯洁。“落落珠联联”则形容文章的优美和流畅。这句话赞美了圣俞留下的大量珍贵之作。
- 此自可敌当世权,物莫两大犹信然。(这些作品足以对抗当时的权威,即使有再多的珍宝也无法与之相比)
- “此自可敌当世权”表达了圣俞的作品在当时具有极高的价值和地位。“物莫两大犹信然”则强调了即使是再多的珍宝也无法与之相比。这句话赞美了圣俞作品中的独特价值和地位。
- 我家江南再世前,与君通家情有连。(我在江南生活了一代又一代,与你的家族有着深厚的渊源)
- “我家江南再世前”表达了与圣俞家族有着深厚的渊源。“通家情有连”则表明双方家族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和友好的关系。这句话描绘了圣俞家族与作者家族之间的深厚情谊。
- 见君总角今华颠,于我莫逆好已偏。(你曾经还是一个孩子,现在已经到了满头白发的年纪,而我对你的喜爱却始终无法改变)
- “总角”指的是童年时期。“华颠”则形容头发花白。“莫逆”则指非常要好的朋友。“好已偏”则表达作者对圣俞的喜爱之情始终无法改变。这句话描绘了作者对圣俞深深的敬爱之情。
- 今也已矣嗟绝弦,泪如翻波正沦涟。(现在已经无法挽留你了,泪水如同翻涌的波浪,正在我心中沉沦)
- “今也已矣”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感慨。“嗟绝弦”则表示无法挽回的意思。“泪如翻波正沦涟”则形容泪水如同翻涌的波浪一般,正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