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非北宫黝,挫若挞诸市。
吾非孟施舍,量虑三军畏。
一堕刺客流,一入力战士。
知一不知二,遂与圣贤异。
周孔得其传,伟哉孟轲氏。
讲明不动心,因问发奇秘。
气壹则动志,志一则动气。
浩然得所寄,知言有深味。
嗟予笃学心,一暴十寒废。
立志苦不早,少岂达兹义。
所适昧善恶,几溺彼功利。
事情更历多,晚乃能自砺。
日用根本原,至大至刚意。
馁然行有慊,何谓塞天地。
服膺先格言,造次颠沛是。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余少日不能持养志气所暴多矣迩来方喜问学之有益也近筑小楼藏书楼之下建堂名曰养浩七客落成以善养吾浩然之气分韵得气字
    这句诗表明了作者年轻时没有培养和保持自己的志向和气节,后来逐渐开始喜欢学习并认为学习有益。在建造一个小楼藏书的下面建了一个名为“养浩”的堂子。

  2. 吾非北宫黝,挫若挞诸市。
    这里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曾经的放纵行为感到羞愧,认为自己像北宫黝那样粗暴地对待自己(可能是指打骂)是不应该的。

  3. 吾非孟施舍,量虑三军畏。
    这里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军事才能有自信,能够让三军都敬畏。

  4. 一堕刺客流,一入力战士。
    这里描述了两次不同情况下的行为:一次是沦为刺客,一次是成为战士。

  5. 知一不知二,遂与圣贤异。
    这里表达了作者意识到自己只理解了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其他更重要的方面,这使他与圣贤有了不同。

  6. 周孔得其传,伟哉孟轲氏。
    这里提到了孔子和孟子这两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7. 讲明不动心,因问发奇秘。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孟子学说的理解,他认为孟子讲明了道理却不让人产生动摇,因此他对此产生了疑问并得到了解答。

  8. 气壹则动志,志一则动气。
    这里表达了作者对气的理解,认为气是一种可以影响人的意志和行动的力量。

  9. 浩然得所寄,知言有深味。
    这里的“浩然”可能是指正气或高尚的情操。作者认为通过学习孟子的学说,他找到了自己的寄托,并且能够深刻地理解这些话的意义。

  10. 嗟予笃学心,一暴十寒废。
    这里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学习的反思。由于缺乏恒心和毅力,他曾经有过放弃学习的时刻。

  11. 立志苦不早,少岂达兹义。
    这里反映了作者对自己早期立志的遗憾,因为自己年纪小的时候没有早早树立远大的志向。

  12. 所适昧善恶,几溺彼功利。
    这里描述了作者在成长过程中,因为受到各种诱惑和利欲熏心的影响,差点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13. 事情更历多,晚乃能自砺。
    这里表达了随着经历的增加,作者逐渐学会了自我磨炼和自我提升。

  14. 日用根本原,至大至刚意。
    这里强调了日常事务的根本重要性和它所蕴含的至高无上的原则。

  15. 馁然行有慊,何谓塞天地。
    这里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行为的不满和自责,认为自己的行为过于偏激和狭隘,甚至会影响到整个世界。

  16. 服膺先格言,造次颠沛是。
    这里体现了作者对先贤教诲的信仰和坚持,即使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也要遵循这些原则。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学习和人生道路的思考。从年少时的放纵到后来的悔悟,再到立志求学的过程,以及对于学问的理解和对于自身行为的反思,构成了诗歌的主要脉络。

整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通过对人物、情境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成长。同时,诗人对于孟子学说的引用,也展现了他对古代智慧的尊重和继承。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运用了对比和转折的技巧来加强表达效果。如将过去的放纵与现在的反省形成对比,将个人的行为和理想主义的价值观念进行对比,这些都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成长经历,也传达了对于学问和道德的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对个人经历的描述以及对学问的探讨,诗人展现了自己的思想深度和人格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