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缩寒流,川凝冻霭,前回鹭渚冬晚。燕阁红炉,驼峰翠釜,曾忆花柔酒软。云海沧洲,甚又寄、南来客雁。洒雪朱门,回桡剡曲,镜华霜满。
万里银霄凝望眼。恁吟袖、画阑空暖。树带潮墟,笳鸣古戍,簇仲宣幽怨。想愁思、春近也,随宫绣、时宽一线。昨夜扁舟,梦湖山、眉横黛浅。

【注释】

氐州:古地名。在今四川宜宾一带。

冰缩寒流,川凝冻霭,前回鹭渚冬晚。燕阁红炉,驼峰翠釜,曾忆花柔酒软。云海沧洲,甚又寄、南来客雁。洒雪朱门,回桡剡曲,镜华霜满。万里银霄凝望眼。恁吟袖、画阑空暖。树带潮墟,笳鸣古戍,簇仲宣幽怨。想愁思、春近也,随宫绣、时宽一线。昨夜扁舟,梦湖山、眉横黛浅。

【赏析】

此词为咏怀之作,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上片写景。起首三句点出地点。“氐州”即指成都(今属四川省成都市)。从“冰缩寒流”四字可见其时节为冬季。“前回”三句是描写成都冬天的景色:湖面结冰,岸边雾气缭绕;远处鹭鸟栖息于渚边,近处红炉炊烟袅袅上升。“曾忆”二句是回忆当年与成都有关的往事:当年与成都有一段情缘,如今却已物是人非,只能怀念过去,而“花柔酒软”正是当时的情景。“云海”、“沧洲”两句描绘成都四周的景色,“南来”一句则表明自己此时身在成都。“洒雪”三句写自己身处繁华之地,但内心却十分孤寂:“朱门”,富贵人家的大门,此处指成都的官宦之家。“回桡”,泛指划船的动作。“剡曲”,指剡溪,即今天的浙江嵊县。“镜华”句用晋王徽之典故:晋朝吏部尚书谢安喜欢鹅,王徽之去拜访他,正巧谢不在室内,就到门前欣赏雪景。王徽之看到雪景很美,于是脱下衣服,在雪地里转圈儿,直到把衣服都弄脏了才回家。这两句写自己因思念故人而陷入孤独之中。“千里银霄”两句是作者想象中的景象:在遥远的天边,我凝望着那辽阔的银河;在这银河之中,我的吟袖飘拂,画阑空空如也。“树带潮墟”,是说江边的树木倒映在波涛汹涌的江水中,形成了一个“潮墟”,即潮水退后留下的沙滩上的小岛。“笳鸣古戍”,是指羌笛声声,吹奏着古老的戍楼。“簇仲宣幽怨”句中的“仲宣”指三国时期的魏末诗人嵇康,因被司马氏诬陷杀害,人们便称他为嵇中郎。这句意谓:在这荒凉的古战场上,聚集着一片萧瑟的秋风。以上十句写的都是成都的景物和自己的感慨。“想愁思”,三句写自己的处境:由于思念故人,所以心中充满了愁苦。“春近也”,三句是说自己的处境:由于春天快要来临,所以心情更加忧郁。“昨夜扁舟”四句是写自己梦中的情景:梦里回到了故乡,梦醒时只见眉间还挂着淡淡的忧思。“梦湖山、眉横黛浅。”两句中的“湖山”指家乡的山水。“眉横”句用曹植《杂诗》中“远游越千里,顾景绝江皋。中流见匡阜,势若孤耸毛”句意,意谓梦中的山水景色美好而又遥远,因此梦中的眉毛显得低垂无力。

下片抒情。过片三句承上启下,说明自己思念故人的原因。“愁思、春近也”两句是说自己的处境:由于心中充满愁苦,所以春天快要来临的时候更加忧愁。“昨夜扁舟”三句是写梦中的情景:梦中回到了故乡,梦见故人和自己在一起,醒来时只留下了一丝浅浅的忧思。这几句写梦境,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想”句写自己的处境:因为思念故人,所以心中充满了愁苦。这三句是说:梦中见到的故人,他的眉形如同新月般细长,好像正在含着一弯新月沉思。这里的“眉际”指眉形,“新月”指月亮。这两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故人的眉形比作新月,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的怀念之情。“随宫绣”两句是说:昨夜梦见故人,梦中的故人眉际似乎带着一条丝线,这条丝线是宫中的刺绣。这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将自己心中的愁苦与梦中的故人联系起来,表达了自己对故人的思念之情。最后两句是说自己的处境:昨夜梦见故人,梦中的故人眉际带着一条丝线,梦中的自己感到十分悲伤。这两句是说:因为思念故人而感到悲伤。“昨夜扁舟”三句写梦境,梦中回到了故乡,梦见故人和自己在一起,醒来时只留下了一丝浅浅的忧思。这几句写出了自己在梦中与故人相见的情景,以及醒来后所剩无几的忧愁。

【评析】

这是一首咏怀词作。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则侧重抒情。全词以成都为背景,以“冰缩寒流”、“前回鹭渚冬晚”等自然景观为引子,勾勒出一幅成都冬日图景,并以此表达自己对成都的深深眷恋。接着又借对往昔与成都有关的人事的回忆,抒发了因思念成都而产生的愁绪,并以“想愁思、春近也”两句过渡到对梦境的描绘,通过梦境来抒发内心的悲苦。结尾三句则是直抒胸臆,直接表达了自己因思念故人而感到悲伤的心情。全词语言清丽自然,情感真挚细腻,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