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公高兴在东山,寻得仙岩郡邑边。
万朵连峰凝碧乳,一溪鸣玉逗寒泉。
由来物外无尘景,须信壶中有洞天。
岭服已安褒诏近,莫将归梦更留连。
【注释】
谢公:指谢灵运。高兴:指谢灵运的《登江陵北岸楼诗》有“山原尽意乐,何必怀故乡”之句,此处借指谢灵运。东山:即谢公岩。仙岩:地名。郡邑边:靠近郡县的地方。万朵:形容连绵不断的山峰。连峰:重叠的山峰。凝碧乳:像凝固的青绿色奶汁。一溪:一条小溪。鸣玉:形容溪水发出清脆的声音。逗寒泉:好像在逗引寒冷的泉水。由来:自古以来。物外:物外之物,指超然物外的神仙。无尘景:指没有尘世的景物。须信:相信。壶中:指壶中天地,即洞天。岭服:泛指岭上的官职。褒诏:指晋武帝司马炎曾下诏书褒奖谢灵运。安:使……安定。褒诏近:使褒奖诏书就近下达。莫将:不要。归梦:归来的梦境,即归隐的梦境。留连:留恋不舍。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谢灵运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首联点明所咏之地;次联描写山水之美;三联写诗人对此地的赞美之情;末联劝慰谢灵运不要留恋官场。全诗语言清丽,意境高远,堪称佳作。
“曾公岩”是谢灵运的名胜古迹之一,诗人在此地游览,感慨万分。
首联“谢公高兴在东山,寻得仙岩郡邑边。”开篇就点出地点,并交待了人物。谢灵运(385-433),字季迪,南朝宋著名诗人、文学家、旅行家及佛教徒。他喜欢游历,足迹遍及今湖北大江南北和四川、云南等地,对当地山川景物十分熟悉。东山,指谢灵运任永嘉太守时居住之地,即今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境内的越州山。这里山势秀丽,风景如画,因此被谢灵运称为“东山”,并作过不少吟咏。仙岩,指谢灵运游山玩水时发现的奇山异石。据《南史·谢灵运传》载,他游历浙江时,“尝入山,每至亭壁之间,或憩游息焉,或攀树千眠。岩谷深密,辄居止其中。或积日忘反,遂成疾患。”可见其爱好自然,与山林结下不解之缘。
这两句诗先交代了诗人的游踪和心情,然后点明所游之处。诗人登上东山之后,来到仙岩郡邑边,眼前出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万朵连峰凝碧乳,一溪鸣玉逗寒泉。”
颔联描写了诗人所见到的壮丽景色。“万朵连峰”,形容山峰连绵不断,重峦叠嶂,层层叠翠,绿波荡漾。“凝碧乳”,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化地描绘了山峰上覆盖的浓荫如同凝固的青绿色奶汁,给人以清新爽朗之感。“一溪鸣玉”,则以拟声词“鸣玉”来摹写溪水的清澈悦耳。诗人把山比作“碧乳”、“连峰”,把溪水比作“鸣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既写出了山的秀美,又写出了水的神韵。
颈联“由来物外无尘景,须信壶中有洞天。”进一步赞美了仙岩的自然风光。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追求。“由来”,表示自古以来就是这样,说明这一境界自古就有;而“须信”,则表示必须相信,强调这种境界的确存在。“物外无尘景”,指的是世俗的纷扰已经远离,只剩下宁静的环境;“壶中”指壶中天地,也就是道家所说的洞天福地。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又表现了他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同时也表现出了他追求自由、向往美好的人生态度。
尾联“岭服已安褒诏近,莫将归梦更留连。”这是诗人对谢灵运的劝勉之言。这里的“岭服”指的是谢灵运在岭南任职期间所受的封赏和荣誉。“褒诏”即褒扬诏书,指皇帝给予的荣誉和赏赐。“归梦”则是归隐的梦想,即渴望回到家乡的愿望。这两句诗劝诫谢灵运不要再留恋官场,而是要安心工作、勤政为民。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人生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语言清丽,意境高远,通过对谢灵运曾经游历过的仙岩郡邑边的景色进行了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向往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