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上青萝磴,流年三十三。
僧人头似雪,寺坦竹如蓝。
萧使登高石,吴公守隐岩。
清风殊未远,咫尺看云岚。

注释:

  1. 游齐山招提二首:题下自注,“游齐山招提”,即游览齐山佛寺。齐山在今江苏南京,山上有招提寺,是南朝梁武帝萧衍为弘扬佛法而建的寺院。“二首”指两首诗。
  2. 忆上青萝磴:“青萝”是山中的一种植物,其根可以编成绳索,用来攀登山路。“上青萝磴”,即登山。
  3. 流年三十三:“流年”指岁月流逝。“三十三”,指三十年前。
  4. 僧人头似雪:“僧”指寺庙里修行的男子,他们剃度后头发被束起,因此形容他们的头部像雪一样洁白。
  5. 寺坦竹如蓝:“寺”指寺庙。“坦”是指平坦的地方。“竹如蓝”形容竹子翠绿的颜色如同蓝色一样。
  6. 萧使登高石:“萧”指萧衍。“萧使”是他的代称。“登高石”,即登上高处的石头。
  7. 吴公守隐岩:“吴公”是他的代称。“守隐岩”即驻守在隐士居住的岩石上。
  8. 清风殊未远,咫尺看云岚:“清风”是指山中的清新空气。“殊未远”表示距离并不遥远。“咫尺”是指极近的距离。“看云岚”即观看云雾缭绕的山景。
    赏析:
    这两首诗是作者游览齐山招提时所作。诗人通过对齐山的自然风光、建筑风格以及僧人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这座佛寺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的赞美之情。
    第一首诗以“忆上青萝磴”开头,直接点明了诗人登山的目的。随后,“流年三十三”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感慨,暗示着他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接下来的“僧人头似雪”和“寺坦竹如蓝”两句,则是对齐山环境的生动描绘。其中,“僧”指的是寺庙里的修行男子,他们的头发被束起,因此形容他们的头部像雪一样洁白;而“竹如蓝”则描述了齐山上的竹子翠绿的颜色如同蓝色一样。这两句诗充分展现了齐山的自然美景和独特的文化特色。
    第二首诗则以“萧使登高石”开篇,表明了诗人所处的位置和环境。随后,“吴公守隐岩”一句则引入了另一位人物——吴公。他驻守在隐士居住的岩石上,与山林为伴,过着清静的生活。这里的“吴公”既是对吴公的代称,也暗示了齐山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紧接着的“清风殊未远,咫尺看云岚”两句则是诗人对齐山风景的进一步描绘。其中,“清风殊未远”表示山中的空气清新宜人,距离并不遥远;而“看云岚”则表达了诗人对山峰云雾缭绕的美景的欣赏。
    这两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向读者展示了齐山独特的自然风貌和文化气息。同时,它们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和人文精神的追求与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