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友儿童岁,对门兄弟辞。
存亡殊不意,晚暮可胜悲。
宰木归吴远,輀车出剑迟。
善人鲜百福,神理傥吾欺。

【注释】

结友儿童岁:结为朋友时是孩童。

对门兄弟辞:对门的兄弟要分别了。

存亡殊不意:生死存亡,没有想到。

晚暮可胜悲:晚年能不悲伤吗?

輀车出剑迟:輀车出山(指隐去江湖)很迟,剑也藏起很久了。

善人鲜百福:好人很少有福。

神理傥吾欺:神理也许欺骗了我。

【赏析】

张籍在天宝中举进士第,后曾游吴越,因与刺史元浩友善,遂留居其地多年。这首诗是他送别友人元浩后有感而作。诗的前四句写别离,中间四句写友情之深厚,最后两句写世路之艰难及人生无常。全诗情感深沉,意境高远,笔力雄健,语言简练,是一首情深谊长的送别之作。

“结友儿童岁,对门兄弟辞。” 诗人与元浩自幼相知,结伴成长,情谊深厚,今日一别,难免令人伤感。“存亡殊不意”,生死离别,谁料得到?这一句既是感叹,又是无奈,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晚暮可胜悲?”作者在询问元浩:“你们这一去,我还能承受得住吗?”这句话表达了对元浩离别后的担忧和不舍。

“宰木归吴远,輀车出剑迟。” 这里描绘的是一幅别离的场景,诗人用“宰木”来形容自己离开家乡,用“輀车”来比喻元浩离去时的情景。这一句既写出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又表达了对元浩的不舍之情。

“善人鲜百福,神理傥吾欺。” 这句话是对人生的感慨。诗人认为,虽然人们常说好人会有好报,但有时候命运却会让人感到无奈。这里的“神理”指的是命运,“倘吾欺”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命运的无奈和感慨。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诗人与元浩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对于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通过对别离场景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使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