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旅自无友,非因七不堪。
逃空见人喜,失学向君惭。
贫病意不展,滞留情未甘。
相从欲有问,空法本传南。

【注释】

  1. 送隐直归扶离:诗人送别隐居扶离的人。隐直,指隐士。
  2. 羁旅自无友:旅途中自己没有朋友。羁旅,旅途;友人,朋友。
  3. 逃空见人喜:在空旷之地遇到人时,很高兴。逃空,形容空旷的地方。
  4. 失学向君惭:失去学业,惭愧地向君子请教。失学,指失去学识。
  5. 贫病意不展:贫穷和疾病使我心情不得舒展。穷困、困苦(意),指贫困与疾病。展,伸展,舒展。
  6. 滞留情未甘:滞留停留的心境,难以忍受。滞留,停留;情,这里指心情。
  7. 相从欲有问:希望能有机会向你请教。相从,指交往、相聚。
  8. 空法本传南:《楞严经》云:“如来藏,心也。”佛教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但必须通过修行才能实现。这里的“空法”指的是佛教禅宗中的“顿悟”。而“传南”则表示佛法向南传播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佛法的追求。
    首句“羁旅自无友”,诗人表达了在旅途中自己并没有朋友的感慨。这一句反映了诗人对于孤独生活的无奈。
    次句“非因七不堪”,诗人表达了自己并不因为七不堪而没有朋友,而是自己的性格决定了这一点。这里的“七不堪”可能是指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
    第三至第六句“逃空见人喜,失学向君惭,贫病意不展,滞留情未甘”,诗人分别描述了自己在空旷地方见到人时的高兴,失去学业后向君子请教的羞愧,贫困和疾病使得心情难以舒展,以及滞留停留的心境难以忍受。这些诗句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最后一句“相从欲有问,空法本传南”,诗人表达了希望能够得到佛法指导的愿望,以及佛法向南传播的美好愿景。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对隐居生活和佛法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同时也体现了佛教禅宗对于顿悟的思想观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